2月17日—18日,西安交大召开2022年领导班子工作务虚会,会议征求了院士、教师代表,相关职能部处、各学院主要负责人意见建议。会后,学校党委第一时间部署意见建议梳理和任务分解工作,形成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开放合作、管理服务6大类20项64条意见建议落实任务台账,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
征求的意见建议落实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回头看”。
2个月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务虚会征求意见建议的推进落实工作,先后开展两轮督促落实工作,将其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落实年度重点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统筹部署、精准发力,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破解制约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领导班子成员紧抓务虚会征求意见建议“任务书”,带领各责任部门扎实有效推进工作,共组织开展调研24次,召开研讨会议19次,并积极联络拜访上级部委、合作单位争取支持。大量的调研和专题研讨凝练形成系列创新举措,4月15日学校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务虚会征求意见建议推进落实情况汇报,领导班子成员共提出工作举措68项,拟制订修订制度文件11项。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是关键。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相关部门、学院、书院,围绕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学院书院协同育人、专业建设等方面,组织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并赴多家企业调研。
2月23日,全校人才培养工作会召开,提出要改进大类招生,完善双院协同育人,实施“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本研一体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启动“三个创新工程示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培养模式要创新,与新时代接轨很重要。领导班子成员组织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及相关学院,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菁英班”建设等主题,研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的路径。
3月1日,校党委书记卢建军主持召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基础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把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创造宽松包容环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存量人才激励,提升增量人才的质量规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月8日,学校启动“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为国家工程类研究生教育贡献交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西安交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务虚会后,领导班子成员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调研兄弟高校教师工作相关经验做法,研讨精准引才用才、优化人才管理服务的具体举措。
2月24日,卢建军主持召开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精准匹配学科建设主动引才、探索实施柔性引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展开充分讨论,形成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具体举措。
3月4日,学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会议认为,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学校要进一步增强高校教师队伍、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助力党和国家的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研究:坚持“四个面向”,推动“四大”建设
西安交大坚持“四个面向”,奔跑在助力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加速道上。务虚会以来,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相关部门以及学院、学部,聚焦“四大”建设,开展专项会议,研讨科研平台基地项目建设机制,推动科研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3月10日,卢建军参加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支部共建活动。会议旨在群策群力开展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建设研讨,助力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动多学科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部党支部、研究生院党支部、科研院党支部、学科办党支部展开深入研讨。
4月14日,学校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布局与申报论坛。校长王树国强调,要认真研究我国“十四五”战略发展重大问题,坚持“四个面向”,深入推进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把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的决心写在了每个科研成果里。3月9日,《自然》新闻与观点专栏刊发西安交大一附院刘昌教授和张靖垚副研究员的评述文章。4月13日,西安交大物理学院和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磊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国家蛋白质中心等单位的合作成果在《自然》在线发表。4月13日,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参与主导的合金设计成果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4月22日,西安交大电光晶体研究成果在《科学》发表,西安交大为论文第一单位。
学科建设:优化布局,加大交叉融合力度
近年来,西安交大以创新港建设为契机,培育学科交叉沃土,全方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王树国表示,“两个大局”背景下,大学只有重构大学学科体系,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性地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成为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务虚会后,学校成立工作专班,制订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任务举措,推动基础学科同传统工科交叉融合;细化落实《鼓励学科交叉进行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举措》,完善交叉成果认定机制及其在绩效分配、教师考核中的应用。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相关单位研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布局思路,组织“基础学科科技专项”实施立项方案研讨会,推动基础学科建设、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础研究贯通强化,探索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西安交大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4月,学校启动“基础学科跨越计划”,提出具体任务15项、细化举措62项,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以应用为牵引,促进理、工、医、文学科融通创新发展,打造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基础学科结构。
3月9日,卢建军调研文科实验室并组织召开人文社科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路径,积极搭建大文科建设平台和高端智库,积极为学校、地方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4月15日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传达学习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议精神,研究了“双一流”建设工作任务举措。会议要求,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四大”建设为抓手,聚焦基础学科建设等重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4月21日,学校召开国家医学中心和医学学科建设推进会,王树国表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科建设发展和重大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制定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医工交叉创新研究,在医学教育、科研攻关及医疗服务上作出更大贡献。
开放合作:聚合资源,共创未来
在务虚会上,卢建军强调,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国内外“朋友圈”以及校友网络都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要充分发挥创新港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作用,加大与地市、企业、科研院所、校友的合作力度,争取各方资源,密切人才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月23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常务副校长钞秋玲一行来校调研,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2月24日,西安交大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和基础创新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航天事业发展。
3月,卢建军接连调研电气学院校企融合新型研发平台、西安交大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合作共建的联合创新团队,强调要以企业需求牵引加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通前后端创新链,真正落实“双导师制”,在实践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
4月8日,在建校126周年暨迁校66周年合校22周年之际,西安交大举行“‘云’相聚‘创’未来,相融相携谱新篇”庆祝活动,15个创新工程项目签约,1个校企联合平台揭牌。
管理服务:加强保障能力,构建发展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文章中提出,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对于高校而言,深化人才发展机制的“破”与“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务虚会后,领导班子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战略规划机制、考核评价、服务保障等,开展了大讨论、细调研,进一步明确建设一流大学文化、优化治理体系和机制的任务举措。围绕创新港配套设施、周边环境建设等,学校加强与沣西新城管委会、相关企业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创新港南区学生公寓建设,完善绿化景观、文体设施等配套设施,优化创新港社区管理服务。
3月10日,学校召开文化生态建设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将文化生态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因子,推进政治生态、学术生态、人文生态、政策生态融合发展,激发全体交大人创新创业、开拓奋进。
4月1日,卢建军主持召开党委专题会暨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例会,强调要勇于自我革命,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动学院教书育人下沉、机关管理育人下沉、后勤服务育人下沉;要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工作体系,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西安交大在蓄势跨越的关键时期,除了“加大马力”向未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也在沉下心来“修炼内功”,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内涵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