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踏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岩精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04-18 10:55:26   1169 阅读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踏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岩精神

重庆,一座英雄之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岩,一座精神丰碑,有着众多的青年故事。百年青运史,红岩谱华章。红岩,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机关所在地和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驻地,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地。这里,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重庆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建立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史,留下了蒋南翔、刘光以及江竹筠、王朴、陈然、刘国鋕等无数青年革命者的奋斗足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一脉——红岩精神。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现有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渣滓洞、白公馆等革命旧址54处,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国家级烈士纪念遗址、全国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24.png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理想崇高 团结青年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之中共中央南方局

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1.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28.png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为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红岩革命纪念馆的革命旧址之一,其旧址大楼修建于1939年秋,该大楼共有三层,底层是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办公室兼卧室,同时还有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三楼是机要科、秘密电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二楼办公和住宿,并重书旧作《沁园春·雪》。1958年,在该旧址建成红岩革命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59年,董必武题写馆名。该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33.png


红岩革命纪念馆

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国统区党组织的领导工作,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同时为了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南方局于1939年春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委),由蒋南翔任书记。1940年5月,刘光由延安调来任副书记。同年秋,青委改为青年组,隶属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先后是青年工作骨干蒋南翔、刘光。南方局青委坚决贯彻中央青委的方针政策,在南方局的领导下直接指导国统区大后方的青年学生运动,还负责编辑《新华日报》“青年生活”专栏,探索出“据点”的青年工作方法,团结争取大批进步知识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培养和锻炼了后备力量,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37.png


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39.png


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委负责人蒋南翔(左)、刘光(右)

红岩故事

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刘光

刘光(1917-- 1946),原名李杏林,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1930年任石首县儿童局书记和团省委文委委员。1932年,刘光到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东方大学学习。抗战时期,曾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1940年5月,刘光来到重庆,先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委副书记、南方局青年组组长等,组织领导国民党统治区南方各省的青年运动,创新青年工作方法,建立“据点”,团结大批进步青年。1942年底,重庆地区已发展建立了9个“据点”,核心成员达250多人。到1945年春,南方局青年组联系的“据点”已有48个,直接间接联系的“据点”成员989人。同时,刘光还任《新华日报》“青年生活”专栏主编,宣传进步思想。在此期间,刘光成功组织了对1944年11月“成都惨案”的声援运动,以及负责具体组织1945年2月的反特斗争“胡世合运动”,成为了大后方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41.png


《新华日报》“青年生活”专栏

由于长期繁重的忘我工作,刘光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胃溃疡病。1946年5月,他随周恩来到上海开展工作时旧疾复发,不幸于同年7月16日逝世,年仅30岁。周恩来等都为之惋惜不止,重庆《新华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都发表了对刘光的纪念文章和消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南方局委员吴玉章在《新华日报》上刊发悼词,“刘光同志坚忍沉毅,做事踏实,生活刻苦,为群众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特别为青年群众所热爱。今不幸病逝,实为我党我国之一大损失。”刘光在重庆红岩的六年,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推动了大后方的青年工作蓬勃发展,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红色交通 穿梭红岩

——以红岩特色文化为主题的重庆交通线路

1.重庆轨道9号线、1号线。

从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乘坐以红岩特色文化为主题的轨道9号线(红岩村站为起点),换乘至轨道1号线(烈士墓站为终点),到达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红岩村站:该站点把红岩精神融入其中,通过浮雕艺术形式,刻画历史人物和故事画面,结合红岩村站的场域空间特性,分别展示了《红色三岩》《重庆谈判》《雾都明灯》《狱中八条》等内容,同时从站厅层下到站台层,在24根立柱的浮雕上,雕刻着江竹筠、陈然等24位红岩英烈的头像以及介绍,精心描绘了红岩精神从起源到发展的历史脉络,已成为了“网红”地铁站。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45.png


重庆轨道9号线红岩村站室内场景(立柱浮雕江竹筠)

2.公交线路210

从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村公交车站乘坐210路公交车,途经烈士墓站,最终到达白公馆站。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48.png


重庆210路公交车

3.歌乐山景区直通车

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乘坐“歌乐山景区直通车”往返其所属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广场等。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50.png


歌乐山景区直通车

信念坚定 浩气长存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之渣滓洞、白公馆

1.渣滓洞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凌云路。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53.png


渣滓洞

渣滓洞为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主要旧址之一。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得名。1943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强占并设立看守所。1946年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望龙门看守所合并。1946年底关闭,将关押人员迁往白公馆看守所。1947年12月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有男牢16间、女牢两间,关押人员最多时近300人,江竹筠、李青林、杨汉秀、蔡梦慰等无数青年革命者“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在铁窗黑牢里与敌人英勇斗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9年11月27日夜,特务制造了大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人殉难,仅15人脱险。20世纪60年代初,重建男牢。1963年对外开放。该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红岩故事

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竹筠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56.png


江竹筠(1920-1949)

江竹筠(1920-1949),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1947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1948年1月,彭咏梧在起义中牺牲,她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去继续战斗”。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转押渣滓洞看守所,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重庆歌乐山麓的电台岚垭。她被难友们誉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658.png


江竹筠与丈夫彭咏梧、儿子彭云的合影

2.白公馆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01.png


白公馆

白公馆为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旧址之一。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将其改设为临时看守所。1943年改为“中美合作所”美方招待所。抗战胜利后,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汉奸。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迁回于此,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此外,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有20多人关押于此。许晓轩、王朴、陈然、刘国鋕、“小萝卜头”宋振中等革命者曾被敌人关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特务屠杀在押者,近30人殉难,仅20人脱险。1963年对外开放。该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08.png


白公馆内院

红岩故事

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刘国鋕

大家都知道《江姐绣红旗》的故事,在历史上,“绣红旗”的主人公并非“江姐”,而是被关押在白公馆的五位男青年,王朴、陈然、刘国鋕、丁地平、罗广斌,其中刘国鋕就是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人物原型。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12.png


白公馆陈列的青年革命者们制作的“五星红旗”

刘国鋕,四川泸县人,1921年出生于富商家庭。1939年,他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四川叙永的西南联大分校。194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被捕。刘国鋕被捕后,刘家通过各种途径多次对其进行营救,刘国鋕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在,我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14.png


刘国鋕(1921-1949)

1949年11月27日,敌人制造了大屠杀惨案。刘国鋕在赴刑场的路上,口头吟诵着自己写的《就义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这就是一个年仅28岁的青年共产党员在生命最后一刻所发出的呐喊。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18.png


刘国鋕临刑时口吟诵的《就义诗》

薪火相传 青春永驻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之红岩魂广场

1.红岩魂广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政法三村63号。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20.png


红岩魂广场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23.png


“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26.png


《浩气长存》大型群雕

红岩魂广场为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景点之一,于1999年修建而成,2007年扩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瞻仰区、纪念区、休闲区三个部分。瞻仰区主要有《浩气长存》大型群雕,体现“在那青翠的歌乐山巅仰望黎明”的意境,顶端是 “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300多位殉难者遗骸合葬于此。在瞻仰区和纪念区之间,自下而上依次镶嵌着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纪念区西端有一水晶汉白玉砌成的碑体,上面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北面为红岩魂陈列馆。南北两侧宽敞的斜面草坪,寓意“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先烈遗愿。广场东端,《不朽》浮雕墙,与烈士群雕《浩气长存》遥相呼应,寓意时间虽在不停地流逝,但红岩英烈的精神却凝固在历史的长河中。休闲区为红岩魂二期广场。三个区域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构成了重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30.png


广场瞻仰区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33.png


红岩魂陈列馆

天地英雄气,薪火传精神。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中国青年运动史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让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让团旗在党旗下高高飘扬,让青春在团旗下美丽绽放,大力弘扬红岩精神,赓续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跟党走,争做时代新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418093735.png


2021年,重庆市青少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五四主题党团队日活动在红岩魂广场举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