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湘雅二医院成功实施全球首例采用超小型左心室辅助装置完成重症心衰患者桥连手术

来源:中南大学  2022-04-18 10:19:38   354 阅读

今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

开春以来,星城长沙的气温如过山车一般,从温和的20来度突然飙升至近30度,又骤降到10度左右,经历了由春到夏再到冬的“紧急大回转”。3月中旬开始,原本平稳的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指数突然陡增,疫情防控形势突然紧张起来。3月13日,长沙出现了开春以来的首例境内确诊病例。

“我们迎来了2022年入春以来的第一波‘倒春寒’。气温骤降和疫情反弹的双重叠加,特别是长沙本地发现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多,给我院诊疗工作带来了巨大风险和挑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杨一峰教授感慨到。

让杨一峰感慨的不仅是当前蔓延的疫情,更有一件让人揪心的事亟待他和他的“护心”医疗团队去解决……

危在旦夕,重度心衰让她命悬一线

时钟拨回到四年前。

37岁的罗女士,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平时精力充沛的她,在一次活动过后突然感到胸闷、气短。一开始还不怎么在意,但是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她感觉自己可能是生病了。经过当地医院初步检查,罗女士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由于病情轻微,她并没有住院治疗,想着扛一扛就过去了。直到2021年9月,情况变得严重起来,罗女士感觉自己静息状态下也会有胸闷气促现象,且不能平卧休息。特别是今年2月初,罗女士的病情急转直下,胸闷气短明显加重,夜间呼吸困难,并出现了双下肢水肿,生命一度垂危。

“原本健健康康的一个人,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会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前,她一直在吃抗心衰的药,现在怎么病情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后来,托亲戚朋友四处打听就赶快来到了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罗女士的丈夫周先生回忆起病情发展情况,一脸愁意与无奈。

经心血管内科彭道泉教授的进一步检查,罗女士属于全心增大,心功能IV级,左、右心功能均出现严重下降,已经处在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3月1日,罗女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危在旦夕,不得不进入ICU治疗。当日,心血管外科谢立副教授到ICU查看患者,因罗女士病情危重,予以下病危,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予以利尿、控制心率、控制心衰症状、升压治疗。

“患者的左、右心收缩功能都较差,要想活下去,只有心脏移植这一条路可行。如果不尽快手术,患者随时都有循环崩溃、心脏停跳的可能。”心血管外科赵天力教授分析到。

“像罗女士这样的病情,手术的风险已经很大了。现在挑战更大的是,目前我们一时还无法找到跟罗女士匹配的心脏供体,想要挽救这条生命,就必须手术,先用人工心脏进行过渡,延续她的生命。待找到匹配的心脏供体以后,最终完成心脏移植。然而这种桥接治疗方案在国内可借鉴的经验很少,此次手术的挑战性和风险性极高。”能否挺过这次手术,心血管外科学术领头人杨一峰教授也为罗女士捏了一把汗。

峰回路转,人工心脏延续生命希望

病情就是命令,治疗就是责任。再大的挑战和风险,只有试一试才知道能否成功,况且罗女士的病情已经经不起更多的延迟。经家属同意,医院决定尽快为罗女士先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为后续心脏移植赢得更多时间,也为罗女士的生命延续赢得更大可能性。

根据治疗方案和路径,杨一峰教授、赵天力教授迅速组织心血管外科、超声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体外循环等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制定手术操作流程,明确技术细节。

“为了让我的妻子能够康复,医生们想尽了办法。虽然风险很大,但这也是唯一的希望,在这个时候我必须相信医生,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把我妻子治好,让她重归正常生活”。周先生坚定地说到。在赵天力教授的建议下,周先生立马在器官获取组织(OPO)登记,企盼命运垂怜。

3月13日,杨一峰教授和心血管外科赵天力教授带领手术团队,为罗女士实施了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术。随着流量等参数调整到位,人工心脏开始“跳动”,在体外循环熊瑶瑶主任团队的精准调控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辅助,手术获得成功。

“由于罗女士的体重不到40公斤,体表面积和胸腔较小,她成为目前国内‘最小’的人工心脏的植入患者。”心血管外科赵天力教授说到。

苦尽甘来,顺利移植再获命运垂青

在植入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后,通过心血管外科ICU主任陈金兰,彩超室吴勤主任的精心管理和调节,罗女士的心功能在人工心脏的辅助下开始恢复,血压平稳,并脱离呼吸机,开始在床上进行康复训练。喜上加喜,3月25日,器官获取组织(OPO)传来好消息,与罗女士相匹配的心脏供体找到了!听到这个消息,罗女士的丈夫激动地握住了赵天力教授的手说“太好了,我们这个家有救了,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等到了匹配的供体,太感谢你们了。”

考验又来了,长沙市岳麓区、天心区、开福区先后多点连续发现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已然成为全省特别是长沙市区的“头等大事”。医护人员外出提取心脏供体,病毒感染风险陡增。基于现有疫情的精准防控,杨一峰副院长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反复确定获取时间。对来回路线进行了分析,避开封控区和管控区。3月26日,在科室主任刘立明教授的支持下,经医务部吴斯杰副主任安排,心血管外科的尹倪教授,龚医博副教授,刘继佳主治医生,一行三人,身穿防护服,坐着负压救护车,提着保温箱,向供体患者所在地浏阳某医院出发。抵达浏阳某医院是下午15点5分开始手术,心脏离体时间为15点30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他们顺利完成了这次高难度交接,将生命“包裹”安全送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手术室。

3月26日下午16时,在杨一峰副院长现场指挥下,赵天力、李建明教授再次率领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心脏移植术。考虑到患者不久前进行过人工心脏植入术,术后患者出血等并发症的隐患更高,赵天力教授对手术精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团队中的每位成员精益求精,慎小慎微,一丝不苟。从浏阳某医院取出供体到湘雅二医院的心脏复跳,仅花4小时完成。在湘雅二医院手术室通过5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此次心脏移植术。罗女士再次转入ICU作进一步康复治疗。

目前罗女士已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平稳,心脏功能正常,抗排斥及康复治疗均在有效进行。

“前期为患者植入的人工心脏,为后续等到合适的心脏供体进行心脏移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人工心脏是目前技术集成化程度最高的医疗设备,给罗女士植入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是目前全球最小的第三代磁悬浮离心式人工血泵,完全由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高端医疗设备上实现了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而罗女士也是全球首例采用超小型心室辅助装置完成重症心衰患者桥连治疗病例”赵天力教授表示。

“是医生们把我爱人从鬼门关里给拽了回来,拯救了我的家,十分感谢湘雅二医院的专家团队和医护人员,是他们给了爱人新生,也给了我们这个家庭新生。”看着罗女士的生命体征一天天好转,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周先生眼眶湿润起来。

此次应用人工心脏成功实施为全球首例重度终末期心衰桥接治疗,不仅成功挽救回了患者的生命,也标志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在探索心衰外科治疗领域的路途上又建立起一个“心”的里程碑。

未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仍将发挥湘雅精神“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积极建立心血管专科医疗协作体,持续输出优质医疗资源,收治疑难危重病患,继续以高品质诊疗技术、专家团队和护理团队服务更多的患者。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