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大二院31天长程使用ECMO抢救成功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巨大室间隔穿孔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并成功实施了外科手术。目前该患者为省内清醒ECMO辅助最长时间且自始至终一套ECMO耗材设备、一套IABP耗材,无坠积性肺炎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充分体现了兰大二院在重症患者救治方面已具备了丰富的经验。
3月8日,兰大二院胸痛中心接诊一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无法纠正转入心血管内科心脏监护病房(CCU)。患者入院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多种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患者仍四肢冰凉,无尿、血压75/34mmHg,胸痛中心值班人员接诊患者后开通胸痛绿色通道,转运至CCU负压隔离病房,与体外循环科协作下床旁行ECMO植入术,同时行IABP、CRRT植入后患者尿量增多、血压上升、生命体征平稳。
上机第四天撤除CRRT,第六天撤除呼吸机,清醒ECMO26天。患者经历了肝衰竭、肾衰竭、感染、出血、血栓、两次手术转运,31天长程ECMO,自始至终一套ECMO耗材设备,患者31天卧床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月8日,心脏外科团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进一步康复治疗中。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心肌梗死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唯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室间隔修补或封堵,但急性期死亡率为100%。外科手术或封堵的最佳时机为心肌梗死后30天以后,然而极少有病人能坚持到心梗后30天以后的手术时间。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循环辅助装置如:ECMO、IABP、IMPELLA等对这些患者渡过危险期、等待手术提供了机会。
兰大二院心血管内、外科、ECMO、麻醉科团队积极配合,对这一心梗后巨大室间隔穿孔(直经达30mm)的危重患者实施长达31天的ECOM辅助支持,其中26天的清醒ECMO辅助。心脏监护病房(CCU)副主任林欣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赢得了时间,就等于赢得了一份生的希望”。在一场场生命和时间的赛跑中,CCU医护人没有畏惧、没有胆怯、没有丝毫退缩,为救治每一位危重患者全力以赴。
兰大二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由医务处和心血管内科牵头,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中心、心导管室、CCU、放射科、检验科、多家基层网络医疗机构等共同协作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在胸痛中心委员会的指导下,胸痛中心建章立制、制作标准流程,为胸痛中心创建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胸痛中心质量管理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精细化,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健护航。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