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校学科建设纪实】以学科建设为引领 筑牢内涵发展基石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  2022-04-08 10:32:45   329 阅读

科睿唯安发布的ESI数据显示,我校植物与动物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继1月份农业科学之后第二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标志着我校学科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需要。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等,把握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与任务规划,破解学科发展中遇到的壁垒与瓶颈问题,有效提升学科竞争力,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凸显特色,建强优势学科“火车头”

作为一所因农而生、缘农而兴的高校,学校通过科学定位和统筹谋划找准学科发展突破口,深度整合学科和专业布局,着力推动学校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建设重点特色学科。作物学学科于2015年获批为河南省A类特色学科、每年建设经费1000万元,经过五年建设,带动学校其他学科不断发展,截至2018年学校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的数量由最初的4个增长到10个,学科门类由1个增加到3个,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理学;到2020年作物学和园艺学学科群获批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使学校特色骨干学科(群)的数量从1个增加到2个,获批数量并列河南省高校第8名、建设经费位居河南省高校第9名,在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中位居第1名,学科实力和水平得到新提升。2018年学校获批为河南省博士学位一般立项建设单位,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植物保护作为博士支撑学科获得较快发展,经过3年建设,2021年学校获批为河南省博士学位重点立项培育单位,园艺学和兽医学作为博士支撑学科带动学校学科的整体进步,其中作物学学科基本达到了博士授权条件。

此外,学校通过跨高校、跨区域、跨学院、跨学科合作,培育了人工智能+育种、人工智能+有害生物精准监测与农药防控和人工智能+畜禽类肉品分割等学科交叉项目,实行“学院+学科+团队+平台(基地)”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催生了新的学科增长点。

内聚外合,打造优秀人才“栖息地”

学校坚持“发展以人才为根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采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带头人搭建事业平台、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培育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四大举措,提高核心竞争力。

出台“太行学者”支持计划、人才引进待遇及条件等引才文件,采取提供科研启动费、实验室建设费、安家费、住房补贴、安排配偶工作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通过申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为学科带头人搭建干事业的平台,提供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和经费保障,配备学术助手等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是我校师资队伍的主要群体,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新进教师轮训规定等多种举措,搭建青年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通过“两手抓”系列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整套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有效激励机制。

十三五期间,学校共引进教师196人,其中博士13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由294人提升至428人;学校有双聘院士6人,先后聘请24名兼职教授(团队);联合培养博士后102人,是全省招收人数最多、获得基金项目最多、研发成果最多的创新实践基地,2018年荣获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现有中原学者、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团队1个、中原英才系列-基础研究领军人才2人、河南省政府特贴专家4人、省领军人才(B类)4人、拔尖人才(C类)1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学名师17人;学术教练(兼职教授)31人。

项目拉动,提升优良育人“内生力”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以团队建设为导向,建立人才信息库,设立校攀登计划(下设“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工程项目”、“ESI热点论文(前0.1%)培育项目”、“ESI高被引论文(前1%)培育项目”等),择优培养,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加快我校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的产出。经培育和选拔,2020年,生命科技学院张志勇教授获批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资源与环境学院王颖和化学化工学院王吉超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生命科技学院张志勇“河南省高校根系生物学与绿色高效生产科技创新团队”和食品学院焦凌霞“食品微生物”团队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21年,食品学院李波和动物科技学院胡建和获批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食品学院朱明明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生命科技学院张明霞“酿酒技术与工程创新团队”和动物科技学院苗志国“动物营养与肉品质调控”团队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农业科学领域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的建立与发展大大促进了我校农业科学类研究成果的产出,ESI高被引论文的产出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搭建平台,构建优异成果“孵化器”

学校以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近年来,首次获批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在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获批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获批河南省工程实验室5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使学校的省部级平台数量达到29个。河南省现代生物育种协同创新中心在2018年第一建设期满验收成绩优秀,在2021年第二期中期绩效评估会评优秀,标志着我校在现代生物育种领域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为争取建设更高级别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持续深化成果培育,对高水平科技成果进行资助,在农业科学尤其是生物育种领域,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其中,以我校为主要完成单位完成的“抗逆稳产小麦新品种百农207选育及应用”成果获得201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近期被科技部部长点名表扬。2021年,我校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分别是主持完成的“高产早熟多抗棉花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和“牡丹远缘杂交新品种培育与种苗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2个项目荣获一等奖,参与完成的“河南茶园主要病虫灾变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和“猪流行性腹泻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2个项目荣获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黄淮地区设施主要果菜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和“特种机器人自主探测与识别系统开发及应用”2个项目荣获三等奖。科技成果奖实现了新的突破。

依托专业,提供优质服务“大马力”

学校依托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河南农业强省和河南更加出彩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生命科技学院学科团队投身扶贫工作和脱贫攻坚中,在河南沈丘、商水、封丘等对口扶贫单位和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和帮扶工作,其中小麦团队被评为2018和2019年度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食品学院站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绿色食品、健康食品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服务,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为核心的特色学科。动物科技学院关注学校周边区域、行业的重大需求,根据自身优势为社会和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在学科行业领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资源与环境学院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增设智慧植保、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同时将生物防治课程调整为专业核心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增设污染与恢复生态学、水药肥一体化技术等课程,以满足新农科建设需求,进一步体现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思想。

风好正是扬帆时,勇立潮头竞风流。学校将按照ESI学科、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博士授权支撑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硕士点授权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等六个层级分类建设,以农学学科为引领,带动工学、理学及人文社科学科的提升,推动学科建设整体发展,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能力。

我校学科建设连续取得突破,《光明日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河南日报》、“学习强国”、“河南教育宣传网”、“网易”、《新乡日报》等先后对学校进行了报道。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