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扎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我校教师谈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心得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  2022-04-08 10:23:27   363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立德树人,树人是核心,立德是根本。德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重大战略问题。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重要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我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2019年开始征集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案,到2020年设立18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建设4个校级课程思政试点学院和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并有7个项目获批为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再到2021年在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共获得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以及1个优胜奖,同时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可喜成绩,都印证了我校推进课程思政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成绩代表我们过去的努力,激励我们笃行不怠向未来。如何进一步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我们应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勇于探索前行。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根本所在。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文菊老师为负责人的“文学行走”教学团队把文学阅读与文学行走相结合,创新打造我校省级教学质量工程课程——《行走的红色文学课堂》。这门课程通过阅读现代广东红色文学经典和研学韩师红色校史,以学校和潮汕红色文化资源为行走实践基地,把文学阅读与党史学习教育、人文地理、红色研游、户外运动相结合,在提升文学阅读水平的同时,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重温红色文学经典,重走红色革命路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活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主体。

教书育人是教师根本职责和光荣使命。广大教师要把“育人”和“育才”统一起来,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全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蔡梦虹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专业与价值的关系,要做到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的合理统一、专业学习与价值培育的良性互动、形式与内容的内在统一。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全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李佳畅认为,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丰富内容和形式,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育人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全面发展。

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才能更有说服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决定教师能否敏锐发现和运用好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决定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成效。教师只有树立和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才能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李佳畅认为,全方位、系统性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首先要求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潜心钻研教学材料,言传身教,厚积薄发,积极引导学生明理悟道。课程思政是整体性、立体化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潜心问道,严谨治学,才能将育人工作做精做实做细。

“课程思政效果如何更多时候体现在学生是否认同老师所传递的观念。” 全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郑洁萍老师认为,对新闻专业的授课教师而言,一个案例可能涉及社会、文化、历史、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教师有深入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和成熟的三观,才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科学的课程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蔡梦虹老师主讲的《品牌设计与传播》课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总体指导思想,紧跟《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所提出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开展课程思政实施的契机和依据开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思政育人成效。

郑洁萍老师主讲的《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坚持“巩固基础、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确立家国情怀、职业理想、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学目标,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人才成长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新闻人才的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形成“以德为先、自主教育、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

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全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历史文化学院姜振逵老师主讲《考古学概论》十二载,针对历史专业师范生的学情新情况和社会形势新变化,开展多种教材的理论知识整合,把课堂内容与潮州丰富的地方性考古遗址相结合,形成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活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还与地方文博专家组建教学团队,以师生学习共同体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亲手触摸,增强学习获得感,践行“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让学生从中感悟“国之大者”,实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生命自觉。

新时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必须努力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把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到如盐在水的境界,努力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蔡梦虹老师围绕“专业与价值”这个核心,提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六步走”路径:从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出发,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合理匹配思政素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动开展教学反思,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最终回归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

郑洁萍老师讲授《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时,提炼了多维度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社会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打造“社会热点争议性案例”思政资源库,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在文中学、学中思、思中立,从而提高学生新闻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品格和法治信仰。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是基本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通过征集评选教学案例、组织教学观摩比赛、开展多种形式交流研讨等,以点带面,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教务处处长袁德辉表示,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大纲制订为抓手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门门课程有思政;出台《韩山师范学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制度,明确课程思政育人责任主题,畅通课程思政协同联动机制;设立共产党员示范课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激发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效能;探索新时代体美劳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完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育人生态,基本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多路径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局面。近期,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还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由学校党委书记幸小涛、校长陈树思担任中心主任,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郑耿忠和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副校长龚善初担任副主任。各二级学院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学院党政负责人担任分中心主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校、院二级体系的建立,将更好地系统规划设计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督促指导,总结、深化和推广各单位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成果,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方针。

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以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