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代表、电子工程系教授 李国林
教师代表李国林在学风建设大会上发言 李派 摄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学校历来都很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在我刚入校的2002年的《清华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手册》中就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教师“用教风带动学风”。学生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言行学生也都看在眼中。教风不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一定不会高,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长期的。
学校的优秀教师众多,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共同点都是深受学生推崇和喜爱,原因在于他们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了,自我感觉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我仅以我自己的课程为例,说明我是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我的《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课程是电子系教学改革后的十门核心课之一,新课程融合了原来近4门电路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了有效融合,还需要添加四门电路课程之外的其他的相关课程内容用于黏合,需要添加新的定义用于整合,需要做内容上的重新排布以实现一体化解读。课程难度一下子也就提升了上来,难度主要体现在需要在有限的4学分课时内把如此大量的内容讲明白。课改前两年我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起了“一条主干四个分支”的知识架构,以电路抽象为主干,以线性、非线性电阻电路、一阶、二阶动态电路为四个分支,以电路分析方法为经线,以基本元件、受控源、开关、负阻的应用为纬线,把多门电路课程中的基本单元电路和核心概念有机地编织整合一体,并从新体系的角度对电路定律、定理和电路原理做了重新解读。这种知识的全面整合与知识体系的重构,使得同学能够把诸多电路知识有序地放置在最适当的位置,不仅能够形成长期记忆,还具有了对相关知识的快速检索、调用和迁移转换能力。新课程体系的建立,电路原理重新解读的自洽性,是同学信服老师的第一重保障。
学生信服老师的第二重保障是学生深度受益于老师的课程。学生在我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不纯粹是电路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电路抽象这个角度阐述的如何通过抓住主要矛盾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式。同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我感觉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之前学过的各种物理、数学知识和现在的专业知识在融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课程的口碑也因此而建立起来。
学生信服老师的第三重保障就是在具体教学方面有吸引学生去听的亮点。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学生评教中总结出来的我的教学特点有——难度高、清晰度高、流畅度高。从难度角度说,学生其实不喜欢水课,水课是学不到真东西的。学生对流畅度和清晰度有要求,是由于学生听课本身基本上就是顺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如果上课老师能够流畅表达,学生就能感受并接受老师的逻辑,因为他可以顺着老师展示的清晰的思路或逻辑脉络,和老师一并推演出相同的结论,他就会很欣喜地接受老师所讲的课程内容。如果上课出现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半天都说不清楚,同学也会随着老师的支吾而逻辑混乱,从而感觉心累而放弃跟进老师的思路,也就失却了这种快速获得知识的途径。我讲课的高清晰度和高流畅度是通过反复演练获得的,因为我本人并不擅长和他人交流,自身说话表达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因此我必须依靠反复演练去除逻辑上的不通顺。第一次备课,我往往会演练四至五遍以确保前后逻辑链条上的层层推进、畅通无碍,直至做到可以一口气把一堂课讲下来后我才会结束PPT课件的修改。这种讲课逻辑上的前后通达,使得同学们听课就像听老师娓娓道来的一个故事,跟着老师领略着一道又一道的电路分析与设计的美丽风景,一次又一次的引人入胜的获得感、“我也会了”的满足感使得同学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地探索学习下去。
当然课程难度本身使得有时学生并不能在课堂上一次性地完全领悟老师所讲的课程内容,因此课下如何学习好也是一个关键。除了鼓励同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之外,我还提供全方位的答疑,包括固定时间答疑、预约答疑、email答疑等。各种答疑方式尤其是email答疑的快速反馈,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无助感、焦虑感,使得他们愿意接受、且能够较快接受这种大量知识的传授。
在第一阶段的理论教学改革完成后,我们又展开了实验教学的改革,CAD工具和虚拟仪器的采用使得同学可以浸入式学习,理论所讲可以立即以实验方式展现。同时,我们又对在实验室做的实验进行了全面改造,从电路系统设计与调试的角度提高同学的兴趣和能力。下一步我们考虑的是通过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揭示更深层的核心要素以解决当前这种内容全覆盖式的课改教学给同学带来的超大压力。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力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和学的环境,包括开设习题课等措施,学生虽然压力很大,但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能够真正学到东西,相关专业能力切实得到提高。老师在用心教,同学也在用心学。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端正的,会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用教风带动学风”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对做班主任、授课教师的老师,对做辅导员的研究生,以及刚入校的新生同学,更重要的是通过类似岗前培训等方式明确班主任责任、教师责任、辅导员责任、班委责任,通过对学校条例的解释,不仅明确地向他们展示学校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哪些是必须做的,怎么做。通过案例分析、优秀教师、辅导员、班委、班集体宣传、老人带新人等有效措施,让新教师一上岗就做到心中有底,让新生一进校就做到心中有底,让新辅导员、新班委一开展工作就做到心中有底。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底变成优良学风长效机制的保障底。
谢谢!
(清华新闻网12月1日电)
编辑:李晨晖
审核:吕 婷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