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兰州大学微信】这个清明,我想为他献上一束花

来源:兰州大学  2022-04-06 11:29:22   455 阅读

“不为衣食不为官

人民生活怎忍看

被捕甘愿饮刃死

唯负理想未实现”

“横眉冷对刽子手

俯首甘为大众牛”

……

当尘封的历史被翻开,这些用鲜血写就的诗句染红了那段黑暗的岁月,谱写了一段壮烈的人生。在兰大历史中,有这样一位青年,如果他还在世,今年已是百岁。正值清明,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敬宇烈士的故事,致敬历史,致敬先烈,吾辈奋勇自强。



陈敬宇

陈敬宇,1922年出生,河南漯河市郾城县阴阳赵乡抬头人(今属源汇区和庄村人)。小时候名叫陈景宇,上高中时改名为陈敬宇。陈敬宇的父亲先后担任过县立中学图书馆员、漯河东旭小学教师兼总务主任。后来,为了家庭生计,弃教从商。

陈敬宇是家中长子长孙,深受祖父的器重。八九岁的时候,他随三叔到县城上学。刚上学时,“九一八”事变发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为了民族兴亡,多次到街头宣传抗日。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向我国华北地区进犯,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38年开封沦陷,日军直逼郑州,南慑武汉。学校迁到了郾城县新店镇(今郾城区新店镇)。这年,他正好16岁。日本侵略者对河南沦陷区的武装占领、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以及对沦陷区人民的奴化教育,激起了他抗日爱国热情的高涨。他瞒着家人,毅然参加了抗日活动。为了不让家里人知道,他托人在他走后给家里带了信。信中并没有说他要到什么地方去。因为他年龄还小,全家人为他日夜担心。母亲更以泪洗面,不知为他哭过多少次。

1941年春,一位瘸着腿,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少年出现在陈家门口。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是陈敬宇回来了。此时,他的腿被打伤,伤口还没有长好。通过询问,才知道他是一路乞讨回来的。家里迅速请来医生为他治伤。通过家人的精心照料,他的伤很快痊愈了。不久,父亲把他送到了许昌县灞陵高中读书。1942年,许昌旱灾严重,夏秋二季粮食仅几成收。陈敬宇此时得了一场大病,面黄而且有些浮肿,脾脏也发炎。很可能是因饥饿而导致的并发症。此时,他父亲的生意还好,便把他送到漯河美国人办的医院治疗。通过几个月的住院治疗,他逐渐康复了。

1943年,陈敬宇结婚,并于1945年先后有了龙涛、小毛两个孩子。1946年,陈敬宇考上了甘肃省国立兰州大学植物系,离开家时,他的二儿子小毛还没出生,直至牺牲父子都不曾谋面。他的妻子50多年来都在翘首以盼等着丈夫归来,直到去世都记着那句承诺:“我去上学,会回来的”。



国立兰州大学时期的校徽

陈敬宇临行前,父亲与他有过一次长谈。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政局上的事咱管不了,不要参加任何党派。要善待他人,安心读书!”然而,此时的陈敬宇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坚决反对国民党的腐败独裁,心系国家兴亡,早已参加了中共地下活动。

随着国民党腐败日益严重,国统区的经济全面恶化和物价的飞涨,严重威胁到学校师生的生活与温饱。每学年都有学生因家庭破产、无力再承担上学的费用而被迫中途退学。残酷的现实迫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反饥饿”“反内战”和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

1947年6月2日,兰州大学发生了“反饥饿运动”。陈敬宇积极投身到反饥饿运动中,与敌人作斗争。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行动已经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而此人正是住在他宿舍相邻房间的贾水生。贾水生以学生身份潜藏在学校,监视学校参与进步活动的师生。

1949年初,陈敬宇、焦洁如、李承安3人本来计划到解放区去,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



关于陈敬宇等三人外出未归请察核并转饬所属机关查明见复致长官公署、甘肃省政府代电

2月27日下午6点半左右,李承安收到了甘肃省警官学校教务处助教乔某的一张纸条后,便同陈敬宇一同前往警官学校,随后便被捕失去了联系。

第二天,贾水生又查了陈敬宇的书籍和日记,将夹在日记内的电报也搜去了。陈敬宇等人被捕后,囚在广武路121号的新关秘密监狱。被抓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在这里受着非人的折磨和残酷迫害。在狱中,陈敬宇同狱友通过绝食进行斗争。

7月1日,他受了3次“飞机刑”,昏死3次。7月2日又被用辣椒水往鼻子里灌,致使口鼻出血。面对酷刑,他不但不招供,还指着特务们怒斥:“我们的人格比你们高尚,我们是为人民大众,我们虽然死了,会有更多的人继承我们的事业,消灭你们这些反动东西。”他用鲜血写了一首诗:“不为衣食不为官,人民生活怎忍看,被捕甘愿饮刃死,唯负理想未实现”。在狱中,他还改写了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刽子手,俯首甘为大众牛”。

即使饱受酷刑,但陈敬宇对革命的未来仍充满了希望。他在1948年底的最后一份家书中提到,他预感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胜利的曙光马上来临,前景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他还在家书中鼓励弟弟,“你很幸运,遇到了好时候。龙涛、小毛两个孩子更幸福,希望你教他学识一二三之数,认几个字”。家书中的短短几句话,表现出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及反动军阀马步芳在组织武装负隅顽抗的同时,下令搜捕和秘密杀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这年年初,国民政府颁布了《戒严法》,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及甘肃省府也相继颁发了“司法事务”“邮电检查”等10个办法和细则。7月间,马步芳连续发布了《整肃学校风纪》《户口连保》《紧急治罪法》以及“严禁”共产党活动等法令。据一些骨干特务供述,马步芳败退以前,曾阴谋“放火杀人”,把“兰州城烧光”。

1月和5月,为所谓“防止奸宄、巩固治安”,兰州警备司令部主持在兰进行了两次户口大清查,3000多名无辜群众被扣押。

3月,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二处首先侦获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程海寰、乔涛、曹旦希,进步学生焦洁如、陈敬宇等活动线索,随下令在天水、兰州、平凉等地大肆搜捕。

在“一网打尽”、“免留后患”、“杀得越多越好”等反动政策指导下,敌特机关对捕押的共产党人、革命青年、进步人士和无辜群众进行了疯狂的杀戮。9月17日,陈敬宇同焦洁如、李承安等17名革命志士被西逃的特务残杀在张掖县城西南7华里的贺家庄附近(即今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花儿村六社)。

9月18日,特务匆忙将尚余的17名革命志士押到酒泉。9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迫近酒泉城,特务们闻迅惊慌外逃,无暇再下毒手,戴着镣铐的革命志士脱离险境。

10月16日,兰州大学2000余名师生在校园内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被匪特杀害的5位兰大师生(陈仙洲、陈敬宇、焦洁如、李承安、魏郁)和2位兰大附中老师(程万里、杨怀仁)。1950年8月8日,兰大500余名师生再次聚会,在兰大校区内为烈士敬立了一座纪念碑。特务贾水生1950年被判刑,镇反时被枪决。1952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追认陈敬宇为烈士,并抚恤烈士家属。



兰州大学殉难七烈士生平纪略

张掖市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副馆长吴兴梅曾撰文缅怀陈敬宇烈士:“我深深地感到国家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是由无数个陈敬宇这样的平凡人弃小家顾大家换来的,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宁愿做光荣牺牲的英雄,也不做苟且偷生的叛徒,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陈敬宇虽然是短暂的一生,却也是光荣的一生,我们应为他感到自豪、为他感到骄傲,他是人民的英雄!”



萃英门兰大七烈士纪念亭旧址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