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清华大学“唐仲英计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讲授“乡村振兴”专题课程。结合理论研究和工作经历,王立胜为“唐仲英计划”十一期学员和毕业学员详细讲解如何总体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的关系等问题。
王立胜讲课
首先,王立胜认为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认识到城和乡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以县域为视角厘清乡村、农村、村庄、乡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概念,将县域作为推进单元,从县域的实际出发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王立胜以县域城市化率举例,从大历史观的角度为大家讲解寿光模式中城市化率提高的原因和背景,并总结寿光模式中不断融合发展的村庄社区化与大棚区工厂化的全域城市化发展趋势。
学员们认真聆听
随后,王立胜通过四个问题带领学员辨别四对概念,向学员们阐释什么是乡村振兴。
“为什么叫乡村振兴而不是农村振兴?”农村与城市对应,强调与城市的物质方面的差异;而乡村是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生产生活共同体。“为什么乡村振兴不能被看作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乡村振兴强调城乡等值原则,是“城乡对立—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全域城市化”的过程。“为什么不能把乡村振兴理解成村庄振兴?”乡村振兴是以县域为单位推进,根据县域范围内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实现区域化布局和发展。“乡村振兴是资本下乡还是要素下乡?”资本回乡不仅仅是资本逻辑,更是为家乡建设的价值追求,其背后蕴含着要素回乡的逻辑。王立胜还结合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向大家讲解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
十一期学员针对资本下乡和特色小镇等问题向王立胜提问,王立胜认为乡村振兴需要资本的投入但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体制对于资本的引领和管理作用,而乡村振兴中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有产业基础、丰厚的资本、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努力等因素。
王立胜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从方法论的高度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的认识,通过具体实例让学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为有志于奔赴基层工作的青年学生提供理论传授和实践指导。
课后合影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