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艰难的时刻,是远在万里之外的祖国,是河南科技学院党组织,是中国、乌方和相关国家使馆,给了我们强大的支持和温馨的关怀。”我校留乌苏梅国立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7名学生安全回国后最大感受。
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按照相关安排,我校7人先后前往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后,苏梅地区在第一时间,遭遇到了炮火猛轰。同学们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所困,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一起,过起了长达10余天的防空洞生活。
遭受轰炸的一个炮兵学校,距离学校仅500米远。另外一所被炸的楼房,距离学校仅有30米远左右。学校主楼上,所有的门窗玻璃均被震碎。所有人员被要求:关闭手机定位功能。晚上,当地实行灯火管制,所有灯光照明一律禁止。人员不得已行动时,只能凭借微弱的手机屏幕光照明。由于周围有携带枪支的身份不明者,同学们被告知:不准擅自走出防空洞……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都是在和平环境中长大。战争一开始,大家感到的是有些好奇。但是,随着枪炮声越来越近,警报声越来越频繁地响起,同学们开始变得惊恐、焦虑和不安。这时,先期成立的临时党支部向学校汇报后,立即组织全体留学生,进入紧急状态。在战火硝烟中,党支部成了真正的战斗堡垒;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成了先锋战士。
我校党员博士生主动请缨,适时参与相关救援行动。食品库存告急时,有爱心校友捐赠了数百只鸡。这时,党员和所在学校教职工一起,立即开始分割、清洗,为学生准备一日三餐。为了应对战时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同学们和学校志愿者动手,一起制作药用纱布。在冰天雪地中,帮助宿舍管理员等人,积极清理道路积雪。
战事日紧,需要撤离。在组织撤离时,7名党员中,崔震昆作为苏梅农大留学生撤离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大使馆协调指挥的执行工作。李威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积极发挥专长,为心情焦虑的同学做心理疏导。胡泽涛记录下在防空洞里,中乌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感人事例。于志江、邵铮铮,把自己储存的全部食物,贡献给了团队……
2022年3月初,一再有撤离消息传来,但车辆迟迟未能就位,以致留学生中出现了不安情绪。这时,我校的7名党员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大家相信党和政府,要相信大使馆一定会把大家平安接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同舟共济,共同扶持,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在炮火中滞留13天,但是所有人员,均未发生意外。
撤离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这时,学校的7名党员学生身先士卒,合理统筹。解决存在难题,疏导学生情绪。经过两次换乘,在经历30多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把所有留学生,平安带到了撤退的目的地——斯洛伐克。
在斯洛伐克经过短暂的休整,3月21日,我校7名在乌留学博士研究生乘坐国家安排的专机安全抵达河南新郑机场,回到了祖国大地,回到了家乡。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