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课程思政1+X”走进能动系 开启系列活动下沉院系第一站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3-30 09:51:57   290 阅读

为帮助教师理解并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策划了“课程思政1+X”系列活动,并于秋季学期分阶段、分步骤开展了五场宣讲活动。为进一步助力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本学期,该系列活动将以“1+X”的形式继续推广,并下沉到各个院系,为不同学科专业的一线教师送去关于课程思政的制度政策解读和优秀实践经验分享。

3月25日下午,“课程思政1+X”系列下沉院系首场分享会走进了能动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挂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教学质量评估中心陈海蓉作为分享嘉宾,就课程思政工作的进展状况、落实路径及“怎样用好教学档案袋”等问题进行分享。能动系的103位教师参与活动。



李蕉介绍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践

李蕉从课程思政的政策背景引入,详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李蕉介绍,当前的高校教育工作正处在从“规模增长”向“质量增长”的关键转型期,只有全面把握“两个大局”,把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为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与清华大学一直以来在实践教学、创业教育中坚持贯彻的“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培养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势在必行。

202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加强统筹,整体部署。中心提出了“学校—部处—院系—教师”的四级联动方案,旨在从不同层级出发,凝聚共识,创新机制,优化课程,不断提升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目标。

李蕉表示,要实现课程思政“举措入微”,结合学科与院系特色必不可少。在院系层面,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协同规划、由面及点”,依托本专业培养方案、配合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导向来展开深度调整;在课程层面,课程思政的实践可以采取“‘揭榜’创新,由点及面”的策略,支持先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探索,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学科共性和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推广复制。李蕉以电机系在课程思政上的探索为例,详解了院系在教学统筹层面开展“顶层设计”规划和教学方法分享上的重要性。

为实现课程思政“效果入味”,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借助“教学档案袋”制度,将每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方案及其实施效果纳入人事评聘与评优评奖,激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践、作业论文等各环节。李蕉认为,课程思政教学应以知识传授为内核,以能力培养为路径,而贵在彰显价值塑造之意蕴。中心从2020年起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思政1+X”系列培训和分享活动,多方面助力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打造自己的教学档案袋。



陈海蓉介绍教学档案袋

陈海蓉介绍,“教学档案袋”制度是“一师一档”的核心环节。从概念上说,教学档案袋是教师概括性的个人工作记录,包括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如大纲、讲义、作业、试卷等多种材料以及反映教学质量的多元评价材料。从意义上说,通过多维度地记录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教学档案袋能够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是学校职务晋升、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用好教学档案袋可以集中呈现教师的教学特色,不仅是展示教学成果的工具,也能有效改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

至于如何准备“教学档案袋”,首先需要明确档案袋材料的重点,即教师本人的教学陈述。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及课程的定位,采取有效适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要阐明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贯彻“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思路和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做“有情怀的”教学档案袋。此外,陈海蓉还详述了提交学生评教、教学数据、课程讲义等材料的注意事项与评议细节,帮助老师建立起对教学档案袋的完备认识。

本次活动通过两位主讲人丰富的经验分享,帮助与会教师从宏观制度与微观实践层面深化了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分享结束后,与会教师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活动现场

“课程思政1+X”是由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策划的系列活动。所谓“1”,是指部处层面代表宣讲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工作的制度、环境和方案;所谓“X”,是指院系层面及一线教师代表宣讲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方法和经验。“课程思政1+X”系列活动旨在向一线教师传达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决心,并帮助院系教师提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能力和信心。此次深入能动系的宣讲是该系列活动下沉院系的首场,后续会走进更多院系解读政策,推广经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