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多维新生态 教学向未来 ——生物工程学院倾力打造“多维教学生态”

来源:天津科技大学  2022-03-29 11:59:53   890 阅读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明代学者朱之瑜的名言,不仅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更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做出了最高指引和最好定义。

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教学存在于在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要素所组成的体系之中。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把“打造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明确设计。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曾反复强调,“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四五”开局以来,生物工程学院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秉承“立德树人”宗旨,深入本科教学前沿,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一流专业建设和特色本科项目为抓手,形成了“名师”生态圈、“国际化”生态圈、“产教融合”生态圈等交织融合的“多维教学生态”。一个学院、多种生态;花式教学、有机共生——学院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蜕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本科教学体系品牌。

一、“名师”生态圈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教学名师,因其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勤勉的教学态度,一直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领军力量。生物工程学院充分挖掘“名师”资源,突出教学特色,发挥名师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大先生”和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学院充分依托全程导师制,以“拜师礼”等亮点活动为抓手,打造覆盖全年级本科生的“名师”生态圈,让名师课堂成为学院一道靓丽风景线。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需要线上远程授课的特殊时期,老师们克服了时空距离、网络设备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本科教学授课任务。在天津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骆健美老师的生物制药工艺学“名师课堂”上,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无论线上、线下、一以贯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们交口称赞;



骆健美(校级教学名师-《生物制药工艺学》)

在天津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李玉、路福平、青年教师毛淑红所执教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微生物学”的线上课堂上,“大班授课小班辅导”是这门课程的闪亮标签,也是课程建设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有利抓手;







李玉(校级教学名师)、路福平、毛淑红(《微生物学》-国家级一流课程)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这个有机共生的教学生态圈,实验课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核心作用。这种生态的形成,得力于课程逻辑的清晰、设计的细致、互动的有效和目标的一致。“课程共同体”是生态圈的小单位,“价值共同体”的生态圈的大目标。



王洪彬(《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的配套实验课程)

青年教师是学院教学团队的后备力量,也是将“教学生态圈”延续下去的生力军和创新主体。生态的打造,在于教、学、研、转、用融合,教学相长、产教相融、科教互哺、赛教互促。青年教师宋佳是我校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各级别奖项的“竞赛达人”,他所负责的药剂学也成为学生们获取知识和探讨创新创业想法的平台。



对课程建设的热情与执着、对课堂教学的娴熟驾驭,对客观困难的沉着应对,生物学院的教学名师们用一堂堂精彩的线下、线上课程将学生们深深吸引,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生态,持续提升着本科教学的质量,同时又对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国际化”生态圈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是学校锚定一流标准,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重要一环。生物工程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化教育合作,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生物工程”,于2014年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开办“生物工程(酿造与蒸馏)”本科项目,2017年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斯里兰卡开办“生物工程”全英文本科项目。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教授、生物工程学院英方课程负责人、语言外籍和外聘教师、学院参与全英文教学体系的教师共同组成了学院“国际化”教学生态圈。

“十四五”开局以来,学院更加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学院现有情况相融合,注重将“中国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输出,从而打造“中国高等教育”品牌,效果显著。



Helinor Johnston教授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即是中英项目“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心中的“王牌课程”;国际化教研室和英方课程负责人制度将中外教师的联系从“认识”到“共事”,充分发挥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辐射提升作用。

全英文教学体系,是学院在本科专业建设和国际化进程中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成果显著的建设成果,学院依托“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对标建成语言类、通识类、计算机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学科基础类、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集中时间环节共9大类63门课程,培育出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并熟悉跨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团队。


学院青年教师刘莹的《细胞工程》得到了斯里兰卡留学生的广泛好评



天津市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罗学刚老师的天津市一流课程《药理学》开拓了双语与全英文两套教学体系,积极推进“国际化”生态圈构建。

欧亚与中外交汇,知识与文化交织,“国际化”生态圈生机勃勃,涉外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洋学生”“洋教授”“洋大学”的交流、沟通,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强大助力。



外籍与外聘教师-高级英语听力与会话、高级英语写作



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教育教学交流

三、“产教融合”生态圈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思想,生物工程学院于2020年与康希诺、天津药研院、瑞普、华熙、丹娜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了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在育人模式上,现代产业学院实行“学院+书院”的双院制模式,2021年12月,依托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旨在推行博雅教育的“鹤鸣书院”成立并举办首届论坛,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自书院成立,连续举办“明道”讲堂——“好书明道 导师荐书”活动,邀请来自高校、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推荐各领域书籍28本,其中包括天津科技大学路福平校长、天津药物研究院闫凤英副院长、康希诺生物宇学峰董事长、瑞普生物李守军董事长、丹娜生物周泽奇董事长、华熙生物(天津)寻克林总经理等共计18名产业学院导师的倾情推荐,撰写万余字导师荐读,为“产教融合、以文化人”提供的良好的教学范例。



校长路福平在学校2022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名师”是示范引领,“国际化”是扩充包容,“产教融合”是合作共赢。打造“多维教学生态”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多维共融之中,师生齐生共长,本科教育教学才会良性循环、优质发展。今后,生物工程学院将继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的更多可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更实处。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