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梅雪芹做客新人文讲座 畅谈环境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3-29 10:49:11   367 阅读

3月24日下午在六教,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梅雪芹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突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环境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为题,为到场的二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梳理环境史的发展脉络,阐释运用生态学理念理解和建设“新世界”的重要意义。

讲座伊始,梅雪芹开宗明义提出对“什么是世界”“谁的世界”问题的思考,表示“旧世界”是以往多部近现代史著作和教材建构的,以人及其社会和民族国家为中心的世界。以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的《极端的年代》为例,提出“旧世界”存在认知缺失,无助于理解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出现生态危机”“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新世界”及其历史需要生态学解释。

梅雪芹阐释“历史的生态学解释”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分析、解释历史发展,基于复杂的互动关系分析而提出的网络化历史解释,是文化与自然协同演化的机制。以“历史的生态学解释”主张为思想和方法根基的环境史,以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视野以及人与自然互动的动力观念,探索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共同演化过程,是建设“新世界”的努力方向。梅雪芹表示,环境史重塑了“世界”观念,突破人类及其社会和国家,扩及众生或自然世界,“新世界”应是生态世界、生态家园。

梅雪芹提出“生态世界史”的概念,探讨对生态世界史呈现怎样的历史结构、如何确定时空范围、叙事主线、如何融合自然与文化主题、把握多元的历史驱动力、兼顾国家边界与自然边疆、探寻历史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等诸多问题的思考。生态世界史的研究还应当贯彻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论。

随后,梅雪芹从环境史视角描述“世界近现代史”,即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超越本地生态小世界,形成逐步全球普遍联系的生态大世界的叙事。提出以环境史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构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初试,以“历史的生态学解释”和环境史研究成果丰富世界史学科体系,努力建构生态世界史,开展“生态世界史”教学。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梅雪芹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如何用环境史视角看待人和自然的脆弱性、自然是否是历史的驱动力等问题。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世界史系列专场》第十一讲,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担任主持并点评。

梅雪芹,1984和1991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本科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4—201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亚环境史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学和研究领域为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和环境史。2001年4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2022年入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外籍会士。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