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只是在人群中听到了你的名字,从此就记住了你的脸庞。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到你为了集体荣誉在赛场忘我奔跑、跳跃,比自己拿到荣誉更欣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到你浪费时间、虚度青春时,焦急得捶胸顿足。
他们的工作看似周而复始,繁杂琐碎;实则爱心满满,润物无声。
他们是老师,也是“哥哥”“姐姐”,甚或是“爸爸”“妈妈”;
他们是大学生的贴心朋友,也是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中的一员,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辅导员夏正清老师,让我们跟随时间轨迹,来了解他一天的工作内容吧。
夏老师早晨到岗工作
8:10
榆中的清晨,3℃左右的气温使得玻璃窗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气。
夏老师照例提前来到办公室。打开窗户,对房间进行消毒,用消毒酒精擦拭桌面和椅子……自疫情蔓延以来,消毒已成为他每天工作前的必做事项。
消毒工作完毕,清洗双手,打开电脑。在等待开机的1-2分钟,夏老师也并未闲着。查看各个工作群、学生班级群,接收工作信息、将各项信息传达给班级同学。“因为疫情的原因,有时候需要和同事一同组织学生到操场做核酸检测。通知群的消息也比往常多了几倍,除了要完成以往的工作,还要及时接收学校的最新防控政策等信息,并及时向同学们传达。”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夏老师还要参与统计各学院学生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特殊轨迹等信息,整理汇总学生信息等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份提交的报告,都是夏老师对每天随时可能变化的学生信息的精准掌握。“每天上报健康信息对于个人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整个学院乃至学校来说,却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要同学们都重视起来,就能给学校和学院的整体工作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工作效率。”
11:30
处理完信息上报工作,夏老师匆匆赶到西区操场引导学生进行核酸检测。“前期主要是配合学生处相关负责老师合理安排各学院核酸检测时间,根据不同学院的人数进行适当排序,保证各时间段、各学院能顺利进行核酸检测,从而有效避免人员聚集情况的出现。”
“集体核酸检测时,有时个别学生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参加检测,这时就需要联系各学院,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做到‘应检尽检’。”
13:50
午饭后,夏老师回到办公室,打开门窗通风,并对办公室桌椅进行第二次消毒。
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照出几块暖洋洋的光斑,也驱散了几分春寒。靠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后,夏老师开始撰写下午交流会的提纲。“一般这个时间是相对轻松的,可以暂时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规划下午的工作安排。”
夏老师与学生干部召开线上会议
14:30
下午两点半,夏老师通过线上与学生干部进行交流。线上学习、日常生活、配合核酸检测……他一一做了叮嘱,“在疫情来临的关键时期,学生干部要担起责任,必要时候,学生干部要成为同学们的‘定心丸’。每个人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尽到所在岗位的职责,这既是为同学们服务,也是为全校和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学生干部们都很辛苦,他们可以帮助我及时了解其他学生的动态与需求,这给我几年的工作也减轻了许多压力。”夏老师笑着说。
夏老师与学生交流
16:20
下午4:20,与学生干部的会议结束后,夏老师又匆匆准备与他提前约好的同学进行谈话。
“这几天的工作几乎都是连轴转,除了日常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也要和学生们沟通一下,面对面了解一下他们的近况,我也放心。”夏正清老师微笑着说。
十分钟后,学生敲开了225办公室的门,夏老师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并递给他一杯热水。在谈话中,学生聊到了一些近况,“最近几天的线上学习少了老师的监督,我会不自觉地走神,有时甚至会脱离课堂,拿起手机做一些无关的事。”说到这,这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夏老师回答道,“在网课期间可以积极在发言框发言,课后条件允许,也可以主动和老师连麦,大胆提问。寝室同学也可以互相监督,一起讨论问题,提升学习积极性。”
最后,和学生告别时,夏老师再次提醒:“戴口罩是防疫之需,要保证出门时口罩不离身。在校园内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课余时间可以去操场做一些运动。“接下来我也会不定期走访寝室,对大家的线上学习进行监督。”
19:00
夏老师的工作内容截图
结束了白天的工作,晚饭后,夏老师依然在密切关注工作群通知,以免错过重要工作。
兰州市新增病例行程轨迹一经公布,夏老师便立刻依照学校指示,在工作群中发布通知,督促各学院辅导员尽快落实学生行程轨迹重合排查工作,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其他辅导员工作压力,他不断改进排查机制,做到准确、有效和及时。
虽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夏老师也并未落下与同学们的交流谈心。通过微信交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及时、耐心地为他们解疑答惑,有时也会在通知群中发信息鼓励学生。“疫情来得突然,但我们都没有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同学们都很认真地配合学院工作,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很感谢他们相信并体谅老师们的工作。这让我觉得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
夏老师接受采访
21:00
天色已黑,夏老师终于在忙碌中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他长舒一口气,关上了电脑。他抬头望向窗外,天色早就黑了,只是依稀能看见校园里亮着的路灯和偶尔走过的同学。夏老师边用酒精擦拭桌椅,边笑着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有时候学生在晚上出现紧急情况,这个时候是最担心的。所以任何时候手机也不敢静音。但是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学生有需求,我们就必须立刻回应。”
夏老师在辅导员岗位上已有六年,送走了两届毕业生。谈及选择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初衷时,夏老师答道,喜欢和同学们相处,希望现在的自己能继续保持刚刚成为辅导员时的初心与激情,做好党和国家交付的育人事业,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茁壮成才。
亦师亦友,是他和学生之间愉快相处的宝典。我们看到的普通一天,正是夏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的缩影,也是很多坚守在榆中校区辅导员老师的真实写照。这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师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学生“你有需,我必应”的承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