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暨“数字与人文年”学术沙龙

来源:北京大学  2022-03-25 09:45:26   364 阅读

2022年3月22日中午12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暨“数字与人文年”学术沙龙在电教楼403进行。本次培训邀请了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莫凡洋,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助理教授马郓带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主题报告。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大博雅讲席教授张锦院士,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教授,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贺新强教授,核心期刊《中国远程教育》副主编郝丹博士,北大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耿姝,北大教发中心主任孙华教授与副主任林丰民教授等领导、专家莅临活动现场并点评指导。来自各院系的30余位教师参加本次学术沙龙。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暨“数字与人文年”学术沙龙现场

孙华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去年北京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发布的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名单的背景,并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从国家战略高度简要解读了进行人工智能相关调研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要求教师们不断探求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结构,进而也要求着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孙华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立项,“一起创造北大教育的未来”。林丰民对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向与会教师介绍了北京大学该项目的申报过程与困难,对项目发展与教师们的广泛参与提出了未来期望。



孙华致辞



林丰民作项目简介

莫凡洋带来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报告。莫凡洋结合自身教育学科背景,谈到自2016年AlphaGo横空出世以来人工智能对众多领域的巨大冲击,进而引发他作为研究者和教师产生的诸多思考。在他的设想中,人工智能与不同领域的结合或许能帮助解决相关领域长久以来的痛点。由此,莫凡洋在有机化学的学科背景下阐释了人工智能如何重新定义柱层析,进而展示了引入人工智能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没有创新性思考、但占用研究者大量时间的繁琐、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从而解放科研生产力、提升教学科研活动的效率。他指出,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生化环材”学科中的色谱问题、从分子到蛋白的生化合作等诸多问题,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学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还需要多学科人才密切合作。



莫凡洋作报告

马郓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历史、现状和趋势”的主题报告,向与会教师具体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与发展情况。马郓指出,从2017年起,“人工智能”开始“响彻”政治、科技、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和角落,而究其本质,人工智能的“人工”属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人造”的科学,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可以按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这三个相关概念,马郓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基础是通过提升数字化水平,从而从中挖掘信息并进行分析、运用,进而提炼知识、指导实践。在充分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与三波浪潮后,马郓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与核心领域。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面临着数理基础不足、硬件性能瓶颈、系统平台缺口、信息孤岛、数字伦理与安全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学科交叉。



马郓作报告

在报告后的专家点评环节,张锦就元宇宙、数字空间的仿真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交流。张锦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营造以人工智能为基石,融合电子计算、生物医药、法律人文多学科交叉的氛围;张锦和与会教师共同讨论,畅想以人工智能推动学科范式转换的未来发展趋势。王世强也谈到了未来科学研究发展的智能化趋势,并结合本学院学生培养方案谈及基础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以技术武装头脑”的长远发展展望。



张锦作点评



王世强作点评

贺新强就实验教学和机器学习的结合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他提出,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可能会对学生的理工科学习潜能和能力提升具有综合性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值得教师们共同探索。郝丹也从期刊编辑的视角谈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危机感,对于拓宽学术期刊的视野与创见表达了新的期待。



贺新强作点评



郝丹作点评

在热烈的学习研讨氛围中,与会教师们展开头脑风暴,就人工智能的技术问题、深远影响及对于科学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变革意义进行发言、讨论。





与会教师踊跃发言

本次学术沙龙以午餐会的形式,请领导、专家和教师们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学建设相关具体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举办“人工智能+学科领域”系列学术沙龙,广泛听取各院系专家学者的意见,充分发挥北大各院系的研究力量,推动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的高水平高质量规划实施,支持学校“数字与人文年”战略,促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合作。



合影留念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