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4日全国 “两会时间”以来,我校师生持续关注“两会”动态,收听“两会”盛况,关心“两会”话题,全校上下热议不断,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石”,校党委书记俞红贤表示,今年政府报告中专门提到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等内容,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十四五”时期是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的关键时期,要时刻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要,始终牢记“姓青名海”使命,准确定位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科教研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打造我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外事办副主任陆萍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教育外事工作者,我切身感受着国家对外开放给教育带来的优势,教育的对外开放,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过去的一年,尽管疫情阻挡了国际合作的“近距离接触”,但我们依旧通过网络视频与多所国外高水平大学从联合培养、课程培训、科研合作等多维度、多层次开展了合作,国际化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2022年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继续拓展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学国际化发展,坚定自觉推进学校外事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农牧学院副院长李希来说:“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直以来,我与我的科研团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青海省‘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始终怀揣“国之大者”,在木里矿区植被生态修复以及斑块化退化高寒草地可持续恢复等方面积极投入和探索,致力为我省草地生态保护优先、草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加大科研攻关,又要做好传帮带,加大草学本、硕、博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从水稻基因的突破,到火箭长筒的研制成功,再到上下同心、齐力抗击疫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个胜利举世瞩目,催人奋进”,化工学院陈慧媛副教授说,作为一名有25年工龄的一线教师,我承担的一门课程是《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当我给学生讲授我国制造业从一个制造大国向一个制造强国的转变历程时,我的内心是激动的,通过视频和学生一起了解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先进材料,让我们厚植民族情怀,使我确信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能够承担起光荣使命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也时刻要求自己、教育学生要有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利电力学院教师王尚涛表示,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感受到了参会代表不断为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为人民谋福祉方面做出的努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两会上,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也有不少,如“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编制”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两会”的召开为新的征程领航定向,为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指引了前进方向。在新的百年奋斗征程上,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追随学校事业发展脚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担当、有远大抱负、有过硬实力的优秀人才。
20级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林若璇说,“两会”话题事关祖国各项事业改革发展,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转化为具体施政方案的盛会,2022年,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青年学子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终身。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