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荣获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奖

来源:南京大学  2019-11-22 15:54:35   564 阅读

11月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大会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邹志刚因其在新能源、新材料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与贡献,荣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冶金材料技术奖”。

邹志刚院士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冶金材料技术奖”

邹志刚,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和材料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两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光化学及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装备部“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负责人,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

邹志刚院士长期从事新能源及光催化材料方面研究,在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等能源与环境材料的设计理论、核心制备和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原创性的成果。在“光分解水制氢”成为全球性科学研究热点的三十多年间,尽管各国科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尝试和努力,但转化率极低。针对这一挑战,邹志刚带领的课题组发展出新一代可见光(占太阳能43%)响应型光催化材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光催化技术在能源和环境中大规模应用的科学问题。在2014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邹志刚领头的团队一举夺得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研究利用太阳可见光将水分解为氢和氧,在国际光催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该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第二期973项目结题时,邹志刚团队的光催化水解制氢转化率已达到8%,接近美国能源部制定的10%商业化利用目标,中国人有望率先实现人类百年前的梦想。

除了利用光催化材料提升太阳能转换率的研究,邹志刚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催化还原CO2研究,并率先实现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将CO2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基于这些成果,邹志刚与中国航天集团强强联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期待在未来载人深空探索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挑战,邹志刚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光催化降解有机有害物的机理,成功研制出日处理量达20吨以上的光催化污水净化设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介绍,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基于崇尚科学、振兴中华的热忱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