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学期复旦师生都在学什么?看现场,多图直击复旦园!

来源:复旦大学  2022-03-01 09:22:34   335 阅读


春暖花开,重逢有期。2月21日复旦学子迎来开学。本学期四校区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共开设了5320门次。

重回校园,师生们在学习哪些新知识?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上课的铃声响起,食堂的美食冒着热气,图书馆里穿梭着年轻的身影,还有教室里师生们热烈的讨论。新学期,愿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什么是“表型”?为“学术追星”,同学慕名来听课



“什么是‘表型’?”几排各式手表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映出的幻灯片上,同学们笑了,思考也由此打开。实际上,“表型组”是被学术界认为继“基因组”之后生命健康领域的下一个制高点,将开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新时代。



2月21日下午1:30,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金力为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等7个院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同学讲授了专业课程《人类表型组学》的绪论课。根据课程计划,该课程将涉及人类表型组研究的各个层面,包括宏观表型、微观表型、跨表型分析及表型演化机制等。



下午1:10左右,邯郸校区6412教室已座无虚席,除了修读该门课程的100余位同学,还有来自相关院系的老师和其他同学旁听。教室坐不下,有的同学就搬来椅子或站在过道。一位选课同学表示,自己受实验室老师的推荐,选读了这门课程;也有同学直言,自己是因“学术追星”慕名而来。

“人类表型组学能否成为一门学科,仍然是未知数,但我们对此很有信心。老师们开设这门课,大家选修了这门课,都是很有勇气的,复旦大学应该有这种勇气。”课程开始,金力说。

课上,金力结合自己在复旦大学求学、科研的经历,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从生命科学领域的“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到“单倍体计划”,再到“千人基因组计划”,中国在这些生物学“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复旦科研机构在其中也承担了大量工作。



金力还介绍了目前已初步搭建完成的“精准医学”体系,展示了从信息采取、发现变异、分析变异到临床应用的技术路径和新理论、新原理、新产品、新技术等一系列成效和突破。我国该专项实施方案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并有效惠及民生。

“人类表型组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开展人类表型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共识。表型即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决定的生物体特征,基因之外皆为表型。金力表示,构建这一网络将成为解析生命健康的重要线索,实现更为精准的分型、诊断和治疗。在研究数据从“可测”到“测准”的标准制定过程中,复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他指出,由于复杂表型极其复杂的遗传机制,目前的研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科学家的视角阐释了“好”表型和“坏”表型的区别。



“从测、算、到控,研究经历了从认识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过程。”金力说,很多科学研究都遵循这一路径。

课后的提问环节,坐在前排的两位同学结合自己专业和思考向金力提问,金力一一作了回答。关于针对表型组研究实时性的提问,金力表示,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尚不成熟,但引入时间变量已成为研究的思路之一。当被问及数万个人类表型的选取标准时,金力回答,团队向各个学科征求了意见,并特别关注临床一线人员的想法。



选课同学来自各个不同院系、专业。学科交叉是该门课程的特点,除了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考古学、语音学等学科也将从相关研究中获益。21级遗传学博士生张文博的研究领域包括医学影像方面,他希望通过金力院士的相关讲解多了解其他课题组的情况,助力推动大的项目实现。另一位同学则表示,本次授课让她对学科布局的了解更加清晰。

据介绍,该课程由生科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系主任王久存和副系主任倪挺共同组织,共邀请16位任课教师讲授人类表型组研究的各个层面,包括宏观表型、微观表型和跨表型分析(多组学分析)及表型演化机制。

新学期第一天,还有什么课程在进行?



“各位同学大家好,看到这门课程的名称时大家也许会想,什么是生物安全?那在本学期内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和讨论。”这就是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新学期第一门课程《生物安全导论》的开篇。这门课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为引导,介绍了其中与转基因生物技术相关的法规,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实验室安全等内容。作为一门主要面向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因为涉猎相关内容,也会有物理或是化学专业的学生来选修。对于学期的第一堂课,卢宝荣感到兴奋:“看到很多新面孔和一些老面孔,我很高兴,新学期希望同学们能积极与老师互动,要有挑战性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彼此产生思想碰撞。我也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掌握知识,而不是只会背诵某些重点。所以,我这门课考试将会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化学系教授孙兴文早上7点45到达西辅楼203教室,看到教室里已经坐满八九成的同学。“虽然是早上八点的第一节课,但学生比我想象的进入状态要快。”这堂《有机化学A II》是由化学系、材料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和药学系等50多名同学组成。作为专业必修课,孙兴文希望同学们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科学的真相,“课本学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对学科产生兴趣,带着探究性的态度去学习已经知道的科学知识,带着好奇心和探究心去学习这门科学。”除了《有机化学A II》之外,他还独立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天然产物全合成赏析》和通识课《化学与中国文明》,“我热爱教学,复旦的学生非常优秀,和他们一起去对话沟通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教学相长,很多同学也会给我一些启发,促进我的进步。”



作为历史系大一新生的专业必修课,历史系教授黄敬斌总能在开设的《中国古代史(下)》看到新面孔,近80位同学坐满整间教室。“每年都能看到新同学进来,看到同学们我很开心。”新学期第一天,除了问候教室里在座的学生外,他也隔空给未能及时返校的同学问好,“有同学因为疫情不能线下上课,我都会全程录屏上传后台,方便大家线上学习。”这堂课,主要是宋、元、明、清史,黄敬斌会介绍以往学术界的研究状况、相关研究方法,现存的争议、将来可以切入的研究视角,让同学们能够对所学有初步了解。“专业的学习还是要有一定的深度,我课上每个专题都会提供参考书目,希望同学们能扎实的去读书,读相关文献、一手史料,为未来几年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好的基础。”



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邵美悦新学期开设了《数值算法与案例分析II》一课。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内容涵盖了大数据算法与前沿应用。新学期第一天他向同学们说明了课堂纪律和课程安排,看到大家休息一个假期后饱满的精神状态,他勉励道“学习是一个持久的事情,希望大家能紧跟前沿,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同学们:已调整好状态,新学期更有新期待

虽然新学期第一天是早上八点的课,但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葛恕延却感觉很好,“因为我提前两天回校,已经可以适应早八的作息了。”同样已经调整好状态的20级的高分子专业的赵毅立说:“假期刚开始时作息是有一些不规律,但是开学前几天已经调整了一下。”

第一堂课同学们体验如何?生态学专业的霍宇萌感觉比较愉悦:“第一节课老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我们对课程的了解程度,介绍了课程的基本情况,总体来说比较轻松愉悦。” 因为近年来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在社会引起很多争议,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她感到需要了解更多与生物安全相关的知识、政策等,以应用到后面的学习和实践中,这学期她选修了《生物安全导论》。

20级化学专业的杨皓说:“新学期第一天上课,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看见熟悉的同学和熟悉的老师还是非常温馨的。” 新学期选了11门课的他,计划可以多学习,多体验,比如选感兴趣的模块课,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期待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自我和认识世界,他也说:“这需要时间和机会来慢慢进步。”

第一天上课找回了久违的感觉,老师的讲授条理清晰语言风趣,也让21级历史系的姚烨对于之后的课程充满期待。对新学期的计划,她说:“返校很感动自己没有迷路,也希望新的学期能多看几本书多旁听几门课,度过充实的一学期。”

开学第一天,多图直击课堂、食堂、美景、图书馆、健身房……你想看到的,都在这里!

课堂

日晷渐移,丈量师生教学相长;课铃悠扬,娓娓道来,增长知识、报效国家的共同理想。







食堂

睽违已久的食堂,依然蒸腾着熟悉的烟火气,暖暖氤氲,填饱你的胃,温暖你的心~







美景

碧空如洗,春光正好!一改冬日风雨,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为校园带来了早春的讯息。











安全

出入校门,食堂觅食,跨校出行……你的安全健康,我们保驾护航!测温、监测、消杀,便捷无形的防疫措施,为你提供最切实可靠的安全保障!





图书馆

无论何日何时这座知识的宝藏从未清冷过,专注的身影随处可见比灿烂千阳更熠熠闪光。







体育馆

跑步、游泳、瑜伽、器械健身……返校的复旦同学实现了体育馆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专业齐全的场地设备,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学期、新气象、新期待,希望同学们在复旦这片沃土生根发芽,旦复旦兮,展现青春光彩。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