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推动农村资源资产转化 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来源:光明日报  2022-02-28 17:10:32   1105 阅读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现实情况看,推进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重点之一,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把以往的资产收益扶贫制度改造提升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助力实现全民共富。

2015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即“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此,资产收益扶贫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显著的脱贫减贫成效。从深层次看,资产收益扶贫的核心在于赋权,实质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旨在实现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升。进入新时代,如何扩面、提质、增效,使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推动农村资源资产转化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资产收益扶贫制度的初衷,是将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涉农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拥有股权的贫困户据此分享收益,提高财产性收入。这是在特定阶段、特定地区,针对特定人群的资源量化与收益分配制度,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有效带动了生态资源资产化与产业化发展,在促进贫困群体增收、助力满足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新起点上,如何跳出扶贫的低端“生存型需求”,转向对更美好生活追求的高端“发展型需求”,对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必须放眼乡村振兴的全局,将资产收益扶贫制度拓展为科学利用一切可能资源构建的以生态富民为重点的长期性制度安排,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支撑。把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拓展提升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是将乡村“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力举措,这既是对资产收益扶贫制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更大区域、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上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农村资源丰富,但有很多尚未唤醒或完全唤醒,亟须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包括自然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内的最广泛的生产资源要素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夯实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本路径,是实现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具体方式可以是农户、农民合作社或农村集体直接开发经营,也可以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开发。推动农村资源资产转化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找准推进转化的关键点,在提升资源资产的市场价值中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共同富裕

首先,全面盘点包括扶贫资金在内的全部乡村资源,并建立体系化的制度规范。建议以全周期规范化建设为基本思路,一是建立资产核算制度。尽快完成扶贫资产核算,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归属;二是完善资产运营管护制度,引进专业性资产管理机构和经营主体,盘活用好乡村资产;三是完善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实现扶贫资产的倾斜性受益向乡村资产的普遍性收益转变,同时对新困难群体实施兜底保障;四是完善资产监督审计制度,重点防范资产流失和经营风险。

其次,深度挖掘开发乡村一切可转化资源,以服务多元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构建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明确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在农产品供给、增收和“托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观光休闲和旅游服务、就业保障、文化传承、能源保障等方面的功能,努力形成差异化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定位,在注重“稳民心”“传文化”“悦身心”“美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研判不同主体、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对现代农业功能定位的影响,实现差异化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最后,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吸引优秀人才和优质市场主体参与乡村资源开发建设的现实路径。实现农村资源的深入开发,一个基本策略是提升参与者的能力进而提高资金投入的收益。为此,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创建更加公平宽松的农村市场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重点是深入贯彻《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精神,统筹部署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着力抓好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农村居民住宅、集体建筑、基础设施等市场化运行机制,赋予优秀人才和优质市场主体更多的市场选择权。二是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农村社会建设,向农村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探索社会资本支持农村资源开发的路径,明确可参与经营的范围及具体方式并推进落地实施,特别是不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给优秀人才和优质市场主体以稳定的发展预期,促使其扎根乡村、谋划长远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包括返乡创业人员在内的“新村民”参与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机制,重点明确“新村民”的权利保障和收益分配制度,同时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引进专业团队、吸纳社会资本参股等多元化方式,提高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收益率。

(作者:胡彩娟,系浙江省重点智库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