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学校“决胜‘创大’、圆梦‘创大’”的关键年,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年。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校园网现推出“奋斗向未来”专栏,刊发学校师生砥砺前行、奋斗不止的事迹,激励全校师生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今天刊发机械工程学院博士许文祥的事迹。
2019年12月,许文祥从武汉理工大学博士毕业,2020年6月入职湖北文理学院,担任机械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从此,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学校工科楼内,多了一个经常在办公室忙碌的身影。
坚持积累,夯实基础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文祥尽管已经通过了学校的线上面试,但正式办理入职手续还需要等待。这给他增加了几分焦虑,推迟入职意味着失去了一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机会。
“机会还很多,应当为明年的申报积累成果、理清思路”,在与导师、同事交流后,许文祥抛掉焦虑,静下心来开启了在家做科研的模式。虽然存在诸多不便,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在此期间,他一边坚持阅读文献,为第二年的基金申报积累素材、明晰方案,同时,完成了论文的返修工作和新论文的撰写,这也是基金申报的重要支撑。
入职后,根据学校的安排,2020年的下学期新进教师没有教学任务,“因此,除了提升教学能力外,我抓住一切时间继续钻研,时间上的延续性也让我能够保持研究状态的持续性”。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文祥此前的一篇与基金申报主题密切关联的论文成功发表在领域内认可度较高的期刊上,“这篇论文的发表能够很好地充实我的研究基础”,这让许文祥对基金申报有了更大的信心。
“科研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坚持,短时间很难出结果,甚至需要将研究推倒重来,但是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夯实基础,坚持总会实现目标,这种成就感会让你觉得此前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许文祥经常和学生这么说,鼓励他们保持定力、融入科研。
锚定目标,全力以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申报是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够极大地帮助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首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许文祥决定在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一方面,有研究基础的支撑,有利于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能够保持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度”。
在开始申报书撰写之前,许文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整理前期的研究思路外,许文祥还对历年相关领域的获批基金进行了查阅和统计,了解往年不同方向的项目情况,并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是否具备适用性和创新性,“通过我的分析,我感觉研究内容与拟申报领域是契合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另外,我还翻阅了几个师兄获批的项目申报书,对基金的文本撰写也更加熟悉”,许文祥介绍。
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后,许文祥花了超过两个月时间打磨文本,其中,几张展示研究方案的图片,他就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完善。文本写完后,许文祥反复地逐字逐句检查文本内容,字斟句酌,同时找导师、师兄以及学院的李小昱教授等提供建议,进一步完善文本。“因自己的失误导致文本规范性、严谨性和专业性不足,进而造成申请书得不到认可是最可惜的,我的目标就是完全避免这种情况,这也是我在做博士论文时对自己的要求。”许文祥说。
2021年8月18日,学校科技处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名单,当许文祥看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难掩心中的激动,“有差不多半天时间,我隔一会就要看一下这个名单,确认这个消息”,许文祥说,近两年的辛苦付出终于收获硕果,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锚定目标、坚持付出,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科教融合,培养兴趣
入职第一年,许文祥担任新生班主任,并在2021年上半年承担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如何带好学生,成为他思考的重要工作。“角色发生转变,会感觉有点不适应,但我有时间和精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许文祥花了大量时间去听课和设计课程,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如何把握课堂和管理学生。
为了提升学生对课程和科研的兴趣,许文祥尝试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研动向,“目前,学科交叉是普遍现象,很多学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我们需要对其重新定义,而将科研融入课堂是一个开拓学生眼界的好方法”,许文祥说,“我不仅自己要在科研路上坚定前行,也希望带领更多的学生走上科研路。”
未来三年,许文祥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认为科研与教学应当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希望这个项目除了能够助力我个人科研成长外,也能够鼓励一些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科研不是短跑,怀揣着“坚定方向、敢于尝试、全力以赴”的信念,许文祥在科研马拉松这条路上风雨兼程。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