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虎!我校本科生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二区SCI期刊发表高分论文

来源:武汉轻工大学  2022-02-22 10:34:11   831 阅读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胡博洋、柳庆月在李龙杰老师指导下,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二区SCI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上发表题为“Engineering surface patterns on nanoparticles: New insights on nano-bio interactions”的研究性论文。该论文深入探讨了纳米粒子表面模式构建方法及纳米粒子表面图案与生物系统(如蛋白质、细胞膜和病毒)的相互作用,强调了纳米粒子表面图案化的关键性作用,为后期研究设计更高效、稳定、完善的纳米粒子提供了重要指导。



纳米粒子一般指粒度在1-100nm之间的粒子,这些粒子由于具有较小的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与表面曲率,体现出了有别于宏观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多年来,关于纳米粒子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大部分研究几乎都以表面均一的纳米粒子为研究对象,为人们探究表面均一的纳米粒子的生物学现象与生物界面互作积累了大量基础经验与表面结构设计方案。但在自然界中,生物分子与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往往是基于复杂的、非均一性的表面模式。随着现代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构造具有不同非均一性表面模式的纳米粒子,并研究其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

纳米粒子的表面特征对其生物体的行为与命运具有重要影响,对纳米粒子表面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纳米粒子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高效有用的纳米粒子系统。该研究论文基于近几年来纳米技术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以金纳米粒子、树枝状大分子、DNA纳米结构及Janus粒子为例,详细探讨了非均一性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强调了纳米粒子表面模式在减少蛋白质吸附、避免蛋白冠形成与减缓清除效应的潜力。同时也探讨了表面模式在提高粒子跨膜转运效率中的重要性和与病毒相互作用的独特作用。

据了解,我校生物功能分子评价与转化团队李龙杰博士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吴钰周教授团队、肖先金教授团队,以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第一单位,本科生胡博洋、柳庆月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本篇研究性论文,实现了该学院本科生在SCI二区TOP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该学院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学院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及“屯蒙”辅导员工作室,深入推进“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台了系列“三全”育人工作奖励实施办法,为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本科生科研创新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