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干部培训,憧憬湖南

来源:网络整理  2019-11-18 14:26:29   1002 阅读

湖南

image.png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长沙。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截至2019年7月,湖南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下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898.8万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42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45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888.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949元,增长7.2%。

湖南大学

image.png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6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本科招生专业60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目前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2045人,含教授和副教授1428人,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千人计划”学者51人、“万人计划”学者20人(含教学名师3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青年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

学校获批建设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两山一湖”创新创业基地,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产学研基地,包括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个省(市、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数百家用户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服务。

学校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并建有学生海外实习基地,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分别在美国、加拿大、韩国设立孔子学院。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56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全校拥有藏书728.87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27个。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和无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结合移动技术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奋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干部培训处

image.png

湖南大学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底蕴最为厚重的法学院系之一,其学脉可上溯至1897年的时务学堂。后历经湖南仕学馆法政速成科、法政学堂、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等,至1926年湖南大学定名即设法科。1945年设立法学院(含法律、政治、经济三系)。延至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大调整至中南政法学院前,湖南大学皆系全国法学教育的重镇之一。

改革开放后,1987年原湖南财经学院招收法学本科生,1993年成立法学系,1995年获得经济法学硕士点;1998年原湖南大学恢复法学专业招生。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湖南大学,2000年6月以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和湖南大学法学专业为基础恢复组建法学院,同年获批刑法学、民商法学硕士点。2001年,经济法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环境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法律专业学位(JM)硕士点;2005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济法学博士点。2010年,法学院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与公共管理学院组建成立新的法学院。2018年,法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内“双一流”建设培育学科。2019年3月,公共管理学科与政治学科从法学院分出,法学院保留法学学科,重张启航。

学院现有全职教师70多人、非全职工作型教师(含兼职研究生导师)80余人、非全职顾问型教师30多人,其中全职教师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助理教授(讲师)20多人,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的教师占近四分之一。教师中全国学科研究会副会长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1人,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

学院具有从法学本科到法学硕士研究、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法科人才培养体系。法学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首批入选国家“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实行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涵盖法学全领域,并招有海外留学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设“法本法硕”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法本法硕” 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特设检察理论与实务、知识产权方向。

学院拥有省(部)设、校设科学研究平台以及院设自由(交叉)科学研究平台,“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为湖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腐败预防与惩治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特色智库、“法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专项支持。此外,还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南)基地、湖南律师教育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等机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凝练成理论法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事法学、经济法与金融法学、国际法学以及数理-计量法学、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廉政法学等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学术成果。

学院建有虚拟仿真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室、湖南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施;出版有《岳麓法学评论》;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著名高校间的实质性合作关系,推动学生以短期交流、联合培养、攻读学位。

长期以来,学院秉承“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千年学府”的办学传统,湖南大学的法学教育已经迈上复兴之路,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南大学

image.png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2017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易红、校长田红旗。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中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团结奋进,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设有30个二级学院,106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15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排名居全球前1‰;拥有享“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3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湘雅口腔医院,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海口医院、株洲医院。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5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4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7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2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优先,努力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7万余名,其中本科生3.4万余人、研究生2.2万余人、境外学生1300余人。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在国内率先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实验班,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所为军队培养现役军官指技合一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为我国百强企业最欢迎的10所大学之一。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学校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牵头和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01项,其中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特等奖)16项,9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活跃,先后与美、英、澳、加、日、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众多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全面提升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等9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2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今天的中南大学正肩负着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责任,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加快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培训部

image.png

继续教育学院是中南大学具有行政管理和办学职能的二级单位,代表学校对继续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学院办学立足有色、铁路和医疗卫生系统三大行业,兼顾社会及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坚持“规范办学、强化管理、确保质量、提升效益的办学方针,紧紧依托学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优势,整合多方办学资源,每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万余名各级各类社会急需的管理和应用型人才。现已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目前办学包括继续教育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同等学力申请研究生学位等多种办学形式,具有硕士、本科、专科及各种高级研修班、专修班、培训班等多种办学层次。与相关行业数十家董事单位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遍布全国,深受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好评。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培训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融系统性、前沿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继续教育特色和优势。

新的发展时期,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秉承“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校训精神,践行“优质办学、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按照“了解需求、精心策划、引领市场”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与我校建设世界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为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做出应有贡献。

湖南景

image.png

▲花明楼景区

伟人故居,红色风景区。

image.png

▲毛泽东故居

伟人诞生之地

image.png

▲炎帝陵

民族始祖炎帝的安寝福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