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史讲坛“七十载 与国同行的清华人”系列报告举行第一讲:走入西南联大的茅草屋

来源:清华大学  2019-11-15 15:12:36   579 阅读

清华新闻网11月15日电(通讯员 伍旺松 兰健 沈子征)11月7日下午,校史讲坛“七十载 与国同行的清华人”系列报告第一讲“走入西南联大的茅草屋”在校史馆一层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为在座的七十余位师生展开了精彩演讲“走入西南联大的茅草屋”。

金富军讲解清华校史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背景下,金富军以“西南联大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演讲主题,带领大家重温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感受西南联大师生在极端艰苦的时代条件下展现出的气节与风骨。国难当头,清华、北大与南开三校克服了重重困难,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和衷共济,共度时艰,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创造了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活动现场

金富军以《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原型人物沈崇诲为切入点,讲述了在不同的时代清华人的使命与担当。

讲到梅贻琦校长在联大的非常时期,金福军提到,梅贻琦校长一方面以“今储才备将来建国之用”和“教学事业即所以数建国之基”为办学理念,生活上廉洁奉公,教育上严苛职守,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军,倡导以学生的参与来增加国家的力量,以学术的力量来服务国家的抗战。

金富军指出,清华大学师生中学术报国由来已久,早在1933年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就疾呼“利用工程的智识和方法来帮助国家解决国防和民生问题,便是我们工程师的天职”。抗战时期,清华大学的航空、无线电、金属等特种研究所,直接以其科研成果为国家的抗战军事需要而作出贡献,尤其是航空所在昆明建成的航空风洞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可用的5英尺风洞实验室。另外,在抗战时期的学术研究方面,西南联大教师冯友兰的《贞元六书》、金岳霖的《论道》、钱穆的《国史大纲》以及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等优秀学术著作,既成为了学术史上的里程碑,又起到了积极鼓舞抗战的作用。

金富军强调政治与学术、社会与教育不是抽象的,以古视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潮流,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最后,金富军激励现场师生要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

本次校史讲坛由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和清华大学校史馆主办,电机-法学一二·九联队、电子-医药一二·九联队协办完成。

相关链接: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结合重大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和清华大学校史馆联合开展校史讲坛——“七十载 与国同行的清华人”系列报告活动,系列报告由三讲组成:第一讲 走入西南联大的茅草屋;第二讲 祖国儿女,清华英烈;第三讲 以身许国—“两弹一星”中的清华人。各位嘉宾将带领大家走近过去那些仁人志士和他们不平凡的经历,了解清华历史,感受峥嵘岁月里清华人刚毅坚卓的精神。

供稿:校研团委

编辑:李华山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