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习研究党史应坚持的四项原则 ——重读毛泽东同志《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启示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1年第12期  2022-02-11 09:59:51   750 阅读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学习组会议上发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了学习研究党史的重要意义,即“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给出了学习研究党史的主要方法,即“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想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重读毛泽东同志《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学习研究党史,必须真正坚持全面系统、历史辩证、中外贯通、史论结合这四项原则。

一、要做到全面系统,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思维,从整体上科学、全面研究和把握党的全部历史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应该怎样研究党史呢?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重要文献中特别强调要做到全面系统,指出:“现在来考虑我们过去所走的路和经验,要有系统地去考虑……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注重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协调性,反对局部地、狭隘地、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要研究整个党的发展过程,而且要研究党的路线和政策,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重大成就,从整体上科学看待党的成就和失误、错误;不仅要研究我们党的历史,而且要研究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也要研究我们的朋友、同盟者的历史,还要研究我们敌人的历史。

科学和全面是密切相连的,只有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地研究、看待我们党的整个历史,才能真正做到客观、科学。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研究党史上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就是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只看客观原因够不够呢?不够的,还必须看到领导者的作用,那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领导人物也是客观的存在,搞‘左’了、搞右了,或者犯了什么错误,都是有客观原因的,找到客观原因才能解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全面系统地研究、看待我们党的整个历史,真正看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从而公平、公正地评价党的整个历史和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要思想等,更加坚定我们的历史自信。

坚持从整体上把握建党百年来的几个重大历史时期的连续性、一贯性,才能学习好、研究好、总结好党的历史。比如,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并且要站在政治高度看待这个问题。他不仅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而且特别警醒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到:“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要做到历史辩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认识、评价党的历史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一直坚持、遵循的一条重要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作出了精彩的科学阐释,并将其确立为我们党的重要思想路线,这也是学习研究党史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基本原则。因此,党史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毛泽东同志一生坚持历史辩证地看待问题,对党的历史更是如此。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重要文献中强调全党研究党史的办法是“古今中外法”,并进一步解释:“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辛亥革命以来,五四运动、大革命、内战、抗战,这是‘古今’。”很重要的就是要求全党要有历史思维,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历史观,科学进行历史分期并准确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中进行科学把握。

毛泽东同志不仅要求全党同志要历史辩证地看待我们党的历史,而且要历史辩证地看待与我们党的历史有关的其他历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其中,他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评价就很有代表性,指出:“我们写历史时常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五四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带着自发的性质。但是这种自发性和以前的不同,它多少有些觉醒,许多人赞成十月革命,赞成列宁的革命……五四运动发展到共产党的成立,工人运动向前发展了,这才有后来的国共合作。”只有历史辩证地看待、客观公允地评价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五四运动的伟大和不足,深刻认识到五四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巨大进步等,才能对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说得清楚,才能把党的历史学习研究好。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不时出现,攻击、诋毁、抹黑甚至否定党的领袖、革命英雄、党的历史,造成了恶劣影响。对此,邓小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过程中就特别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巨大危害和本质,强调:“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三、要做到中外贯通,坚持以我为主、以中国为主,贯通中国和外国、己方和彼方来学习研究党史

我们党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不仅和中国革命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密切相连,而且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密切相连,如果不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世界历史,不知道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就无法真正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自然也无法学习研究好党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对此认识十分深刻:“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谈到中国的反帝斗争,就要讲到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如何凶恶地侵略中国。讲到中国无产阶级,就要讲到世界无产阶级,讲到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斗争,就要讲到马、恩、列、斯他们怎样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作斗争。这就叫‘中外法’。中国是‘中’,外国是‘外’……如果不把‘外’弄清楚,对于‘中’也就不容易弄清楚。”这就启示我们,研究党的历史,一定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真正做到中外贯通,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去看待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贡献、价值和意义。

做到中外贯通,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世界革命和人类解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以中国为主,贯通中国和外国、己方和彼方来学习研究党史,更好发展、壮大自己,决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全盘洋化、崇洋媚外。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重要文献中特别强调:“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世界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我们也必须研究,但是要和研究中共党史的关系弄清楚,就是要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如果是完全坐在外国那边去就不是研究中共党史了。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我们有些同志有一个毛病,就是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作留声机,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不研究中国的特点。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特别提醒全党同志一定要坚决反对党史研究中的洋八股,决不能食洋不化、全盘洋化,而是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真正做到中外贯通,不仅要贯通中国和外国,而且要贯通更广泛含义的“中外”,要深入研究先进的、革命的对立面,深入研究我们党的对立面,来促进我们深化对党史的研究,这样研究党史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自己。因此,毛泽东同志对“中外”作了更进一步的解读:“中国的共产党、国民党,农民、地主,工人、资本家和世界上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等,这就是‘中外’。”同时提出将来需要编两种材料来系统地研究中共党史,党内的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党外的包括帝国主义、地主、资产阶级等,将这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这种“古今中外法”同样适用于百年党史的研究,适用一切重大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在面临国际国内众多风险挑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熟练掌握、善于运用“古今中外法”来研判国际国内大事、大势,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积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更好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

四、要做到史论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党的发展深度融合,以提升理论水平推动党史研究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对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也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种良性互动得以实现的最佳中介。毛泽东同志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创者和大力倡导者,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同志始终注意做到史论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和党的发展深度融合来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发展动力。他特别强调:“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东同志参加革命之后一直在与教条主义进行坚决斗争。但是,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容易,是在鲜血换来的教训面前才让越来越多人醒悟的。建党之初,出于对十月革命道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崇信,“以俄为师”是我们党的自觉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是教条主义在党内几度十分盛行。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就写出了后来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的《调查工作》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他还特别强调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同“左”、右两条错误路线斗争的重要性。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光辉文献中也特别强调:“现在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在研究历史时也应该注意历史上有没有这些东西。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学得一种科学的方法。这种科学的方法不是主观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也不是党八股。”结合毛泽东同志此前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文献,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紧迫性、重要性,从而自觉以提升理论水平推动党史研究。

要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认真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党的历史,而且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并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而要学懂弄通党的历史上领导人的经典著作,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也要有扎实的历史根基,不仅要搞明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理论和思想,而且要结合党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革命的历史、世界历史弄清楚当时为什么要写这篇著作、经历了怎样的写作过程、对当时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以及世界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时代意义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党的历史来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推动越来越多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AKS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