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眼科博士生为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导师称赞: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来源:复旦大学  2022-02-10 09:36:39   322 阅读

“其实很简单,关系到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恰好与我有缘,应该做便去做了”。谈及捐献初衷,周显金的回答直率而又坦荡。上个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博士生周显金成功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捐献了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种子”和希望,让生命在爱的奉献中延续。



小周个子不高,看起来有些瘦弱。衣着朴素整洁,彬彬有礼。这个目光澄澈的26岁大男孩用自己的善良和无私让2021年的冬天充满了暖意。

“挽救生命是医者天职”

作为土生土长的复旦人,周显金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复旦大学度过。还曾获得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以及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2013年,小周在校园内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便和同学一起报名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8年后,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的工作人员辗转联系上他。

小周还在攻读博士期间,这个阶段也正是最关键的时刻,他每天都在实验室做实验,忙碌到很晚,因为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发表文章才可以顺利毕业。

而此时实验进度因为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被迫暂停,尽管实验很重要,但面对另一个生命的求救,小周还是选择了救人。“捐献后,如果身体可以的话,会尽快回到实验室吧,我觉得吉人自有天相,帮助了别人,我的运气也不会太差。医院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好,有困难的话他们也会帮我的。”





“对重症血液病患者来说,生命是一场配型概率与生存时间的赛跑。”作为一名医学生,小周说自己在临床中也曾接触过部分淋巴瘤患者,患者较低的生存率令他印象深刻。因此在听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他很快表示愿意捐献。

捐献过程中,小周发现相对于献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时间要久一些,步骤也更多一些,然而在他看来,与挽救生命相比,这些付出都微不足道,“性命攸关,我相信如果其他同学遇到了也会做同样的决定。”

“选择学医因为可以帮助别人”

捐献好造血干细胞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周显金很快回到医院实验室。即将在明年博士毕业的他,十分珍惜每一天时间,希望能以优异的论文顺利毕业。

当被问及当初为何选择报考医学专业时,小周说“因为觉得医生是一个可以帮助别人的职业”,而他心中好医生最重要的标准则是“医术精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到患者”。



基于捐献的双盲原则,此后虽然小周与患者血脉相通,但却是永远的幕后英雄。作为一名医学生,他以勇敢和善良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同时也为更多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的大学生志愿者做出表率,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得知小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后,实验室的同学也表示要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

在小周完成捐献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相关领导第一时间看望了小周,对他的善举给予高度评价并送上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医院党委副书记吴岳军带领医院教育科负责人何培杰等探望小周,充分赞许他的大爱行为,并送上鲜花和慰问品。他的导师徐格致教授赞许他有颗“金子般的心”,叮嘱他多加休息,同时发动学科组医生共同关心小周的工作生活。

“在上医,周显金不是一个人”

据悉,徐汇区红十字会定期来医学院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入库活动,去年10月的入校活动中,就有100多位复旦上医学子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就在去年1月,肿瘤医院在读博士生王一休同学,曾赴济南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也成为2021年山东省首例、青岛市第102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正因为他的这份爱心,一位儿童白血病患者将重获生的希望。



捐献造血干细胞由外周血进行采集,形式类似于无偿献血之机采血小板。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一样安全、科学、无损健康。只要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志愿者,就可填写《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留取约8毫升血液加入中华骨髓库。如果一直没有得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并非就意味着志愿者就没有贡献,只要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每一天、每一位患者都和志愿者的数据进行检索配型。

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

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病苦。

复旦上医院歌所唱,正是复旦上医人身体力行所倡导。为周显金、王一休们点赞,为有爱的复旦上医人点赞。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