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岁末,腊尽春回。1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年工作会议在医学科技楼报告厅召开。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童坦君、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王俊、董尔丹、姜保国等专家学者,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等医学部领导班子成员,各学院、医院、机关职能部处、直属单位负责人一起共商事业,共谋发展。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盘点收获,研讨未来。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交汇点,健康中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与“四个面向”的提出,为即将走过110年的北大医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勇立潮头,引领示范,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会人员认真思考,充分交流。
亮出成绩单,绘制新蓝图
回望2021“成绩单”,北大医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改革发展重难点问题,干事创业,攻坚克难,书写了一份师生满意的工作“答卷”。展望2022“新蓝图”,北大医学将迎来办学110周年,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是全体北大医学人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医学部领导就各自分管领域作专题报告
医学部领导徐善东、段丽萍、王维民、肖渊、刘晓光、张新祥、王嘉东、朱树梅、张莉鑫就各自分管领域作专题报告,回顾过去一年来党的建设、立德树人、全面从严治党、研究生教育发展、本科生教育改革、医疗管理、科研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后勤运行保障、财务支撑服务等工作亮点,明确2022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学院领导汇报
说亮点、找不足、划重点,各学院列出工作清单。基础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万有、药学院院长周德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结合各学院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盘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地平台发展、教育教学成果,围绕深化综合改革、拓展前沿交叉,进一步提升学科影响力,提出布局和思路。
附属医院领导汇报
北京大学附属医院不仅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承担着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口腔医院院长郭传瑸、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滨海医院院长张骞,分别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配合完成国家任务,精准推进医院管理,科学指导疫情防控,创新医院管理模式等进行工作汇报,统筹医教研全方位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医院各项常规、重点、创新工作蹄疾步稳。
有组织科研平台负责人汇报
近年来,北大医学积极推进“临床医学+X”发展战略,倡导学科交叉融合,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才队伍、支撑平台、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注重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迈出坚实步伐。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黄超兰、医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鸿宾、国际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张宏权、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宁,分别介绍了新体制中心的建设情况,有组织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工作情况、项目成果以及重点计划。服务国家需求,助力北大医学,有组织科研创新平台在医学科技创新路上持续探索,行稳致远。
摆出问题表,布阵路线图
会上,各单位列举2021年各项工作亮点,摆出当前学院、医院、科研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解决路径和方案。
面临学术领军人才不足、重大原创成果不多等问题和挑战,提出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机制改革为抓手、以学科交叉为突破点,积极推进资源共享、人员考核等举措。
面对教学过程中学习动力不足,提出用研究带动教学,引领学生接触学科前沿,保护学生“发现”的天性与灵感,扭转单纯追求“正确答案”的应试方式。
针对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未有突破、顶尖人才引进培养不足、资源空间制约发展等问题,建议学校给予顶层设计和重点扶持。
制订规划,推进党建工作标杆、样板支部建设;围绕国际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医学高地、学术高峰;建设优势领域,形成特色鲜明学科,打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结合“十四五”规划,立足实际对标问题,推进医疗区域服务,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医学智库建设,打造一流医疗科研教学平台,多学科交叉诊治……
一个个问题,一件件举措,一项项目标,在工作会现场呈现。特邀院士、专家们的点评,或提出见解,或给出建议,在交流中激发思考,更是在研讨中问诊把脉。
韩启德讲话
“北大医学需要在战略层面作出新的考虑”,韩启德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学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到了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分子医学和细胞医学的发展,医学范式和结构又进一步发生变化。北大医学需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作出更具前瞻性的思考和认识,在学生培养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自觉作出调整,找到一条适应形势变化、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医学范式的改变为医学改革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北大医学如何打破困局,找到问题症结,实现更快进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韩济生点评
回应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韩济生提出三点希望:培养优秀的医学生,是我们的办学之本、立校之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思考,只有学会思考,才有可能掌握发现和探究问题的钥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学会表达,具备积极的表达交流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科研素养、临床水平。
王俊点评
王俊表示,如何继续保持北大医学的“排头兵”地位,发挥好我们在医学教育、医疗服务以及医学研究中的“领头雁”作用,是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学科是抓手,人才是关键,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发展的整体布局,做好顶层设计,集中资源用于优势前沿学科建设。
董尔丹点评
在董尔丹看来,北大医学所担负的是国家责任与国家使命,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谋划学科发展,要对标对表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有影响力的指标排行,重点做好“强基、补短、扬长”。未来的发展不仅是拓展物理空间,还要拓展社会空间,北大医学人才建设既要能“引入”,也要重“培育”,管理层面仍需下大力气,不可止步于“第一”,更要争取“唯一”。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
回望2021,有传承,有坚守。展望2022,有信心,有期待。
乔杰讲话
乔杰在讲话中回顾了2021年重点工作:北大医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探索医学教育新范式,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聚焦“四个面向”,推动科学研究求实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医理念,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高层次人才取得新突破;国际合作新活力不断释放,国内合作提质增效;强化行政支撑体系,保障事业发展。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时期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尤显意义重大。乔杰指出,站在新征程上,北大医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中国范式,引领医学教育发展;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国际交流国内合作双轮驱动,服务中心工作发展;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对于干部队伍建设,乔杰要求全体北大医学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实事求是;抓住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转变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底线意识。乔杰强调,全体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北大医学发展改革事业迈上新台阶。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会议指出,回望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自觉主动接受中央巡视组“政治体检”,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标准、有力的举措狠抓巡视整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师生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会议强调,展望新的一年,北大医学将继续坚持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把“厚道”精神书写在祖国大地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践行使命担当。工作蓝图已经绘就,迅速行动时不我待。新的一年,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