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落下帷幕。深圳大学连续第21年参展,携88个项目亮相线上展会。参展项目涉及电子与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环保、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领域,集中展示了深圳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与责任担当。
深圳大学围绕本届高交会“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突出“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和“立足双区,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领域进行布局,重点展示基础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
在本届高交会上,深圳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以及8项“优秀产品奖”。
新时代新经济,技术助力发展新格局
本届高交会,深圳大学紧紧围绕当前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在5G技术、“双碳”建设、绿色生态等方面着力,为我国新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较4G相比,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低能耗、泛在网、大连接、大功率的特点。相应地,5G基站功率将是4G基站的3-4倍。我国工信部表示将在2021年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因此解决5G基站的散热问题成为了目前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储能微胶囊材料成为新趋势,但由其渗析和流失的特殊性质,在热管理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倪卓教授带领团队,在储能微胶囊合成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具有导热和储能双重功能的热管理材料,将储能微胶囊和导热氧化铝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优点综合设计,为5G热管理材料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除此之外,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黄哲学团队研发出的RSP新一代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持数据驱动的超大规模分布式人工智能应用,为5G、物联网等带来的数据挖掘提供了新工具。
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国大会(COP26)上,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彰显了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呵护地球共同家园的坚定立场和大国担当。但目前,我国各行业在数据信息化过程中,均面临着信息长距离传输、功耗过大,导致铺设电缆成本高的问题。为推动各行业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张沛昌教授带领团队,历时4年研发了基于广域低功耗物联网的碳排放大数据平台,用于检测和远传行业碳排放量,为我国碳中和、碳达峰承诺提供有力的抓手。该平台采用基于LoRa的无线传输方案,有效减低工作能耗;同时也构建了智能网关,为存储各类碳排放数据提供可能。“我们团队对于整个环节都有掌握,涉及技术研发、项目落地、后续维护,为我国碳排放、碳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避免人工记录产生的漏报、错报等问题目前已经与物流公司、火力发电公司进行合作。”张沛昌表示,“未来,将在碳交易方面进行探索与延伸,围绕碳信用体系建立,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方面发力。”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的深刻寄语。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秦艳贝教授团队研发的河道湖泊生态水质保持技术与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助力河道与湖泊还原自然、清澈、透亮状态。据了解,此技术可增强人工湿地处理不同污染物的灵活性,同时与自然湿地相接壤,保护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目前该技术作为一种水环境治理的新模式,已应用于国内多项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污水处理项目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备受关注。如今,具有高毒性的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已经在我国禁用;而在我国尚未禁用的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具有致癌性,在欧盟等国已经禁用,且因为频繁使用,已有47种杂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市场迫切需要研发新型灭生性除草剂。针对农业农药应用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问题,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王明良教授带领团队历时3年,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能、低毒性、低成本的灭生性除草剂。“目前该产品研发已经完成,正在等待企业合作,将其产业化。”王明良说。
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也是一大创新。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刘建教授团队在不改变屋顶结构的基础上,用耐旱植物、海绵介质土层、透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防腐木箱体、滑轮覆盖屋顶,达到满足景观美观与降低城市热岛效用的双功效。
除此之外,我校还有许多“亮点”涌现:在工业领域,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孙维泽团队研发的两款纺织机械计时计数系统,实现了智能化产业统计和整理,为相关工厂的生产、销售、绩效、管理和规划工作提供智能化与自动化选择;由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曹广忠团队发明的可应用与所有需要平面直驱运动的工业装备的无传感器平面电机,在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创新发展技术,科研服务生活
我校在本届高交会上展现了一系列基于新型技术的科研项目,为推动科技高质量服务生活提出了新方案。
随着居民的水质安全意识提高、国家对水质安全政策的日趋严格,水质检测行业蓬勃发展。目前,各省市主要使用全自动化学监测站的形式对各类河道、管网进行水质检测,但自动化学监测站成本昂贵、试剂消耗大、运维困难,昂贵、量少的监测数据无法形成完善的、大面积的布点。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张晗教授领衔水质传感团队,提出了基于新型光电传感器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解决了当前水质监测市场“数据监测点位少、数据监测面积小、数据系统不成熟、数据战略价值低”的痛点。
参展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实际运用时精确度为60%-70%的市面技术相比,该项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将精度提高到99%左右,并对传感器进行小型化设计,实现高精度、快响应、可移动的水质检测产品开发。值得一提的是,水质传感团队设计的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已经在一些环境治理工程中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团队未来将进一步对水质传感技术进行创新研发,推动系统在居民饮用水中的使用。
此外,基于溶血早期诊断市场亟待开发的现状,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马永健教授在非色散红外光谱传感测量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制造了红细胞寿命测定呼气试验仪。受检者只需呼一口气,不到15分钟即可准确测定红细胞寿命。
马永健教授介绍道,红细胞寿命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不仅对溶血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在治疗实践和安全性评估、病程发展的预后判断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过去的51Cr标记法相比,CO呼气试验的检测效率提高近3000倍,具有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等明显优势,该项目是当前唯一可以临床常规开展的红细胞寿命测定项目。
智慧医疗,科技为生活赋能
本届高交会上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智慧医疗系列展品成为一大亮点,吸引游客们驻足体验。
据参展负责人介绍,今年有多款雷达系列展品亮相。雷达传感器有着隐私保护、功耗低、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优点。该产品对于摔倒、弯腰、下蹲、挥手、伸展等动作的识别准确率达97.7%。负责人特别指出了该系列展品的亮点:“雷达作为一种传感器,相比现有其他健康客户产品,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保护人的隐私。摄像头在家中很多场景,如洗手间、卧室是没法用的,但雷达可以使用。”
智能雷达人体摔倒检测装置令人眼前一亮。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日常监护问题凸显,摔倒是导致老年人因伤致死的第一原因。通过这一装置,异地子女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老人的安全状况。这一人体摔倒检测装置为深圳大学阳召成副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医疗监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之配套的智能生命看护仪采用“认知生物雷达”技术,在无摄像头、无需佩戴、无按键情况下该设备可实时监测人体睡眠状况,为用户提供呼吸率、心率、呼气时长、吸气时长等生命体征信息。“它会时刻关注用户呼吸状态,判断是否发生呼吸暂停或高频呼吸等危害身体状况。同时它能记录用户体动的时刻与次数,最后统计整晚睡眠信息,生成睡眠报告,方便用户关注自己晚上的睡眠状况。”阳召成解释道,“对于身处异地的子女,长时间掌握老人的睡眠数据可以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很多推测甚至预警,由此延伸出很多讨论的话题,也是科技增进亲情的一种体现。”
在线上展品中,来自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一个约莫半人高的机器人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机器人名为“荔康智能护士机器人”。顾名思义,它为减轻护士们的工作压力而生。
护士们日常要完成大量重复性工作,工作辛苦,流失率高。同时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趋势加剧了“护士荒”。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护士们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文振焜教授表示:“我们科研人希望利用科技方式解决医疗硬件资源和人员资源不足的问题。研发机器人代替护士部分工作是非常迫切的刚需。”
谈及护士机器人的市场优势时,文振焜介绍道:“目前市面上缺乏具有问诊功能的机器人产品,仅有的导诊、配送、消杀类机器人对住院部护士们的助益并不大。而荔康智能护士机器人可以有效替代护士的配送、测温、测血氧、血压与值班查房等简单性劳动。”除此之外,护士机器人在认证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具备扫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能确保精准、安全地服务于人。
荔康智能护士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投入使用。文振焜说:“护士机器人计划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进行试运行,争取在2022年实现量产以及产业化落地。”
智慧医疗系列展品以其关怀生命的价值取向吸引着众多线上观众。文振焜感慨道:“我们科研人希望利用科技方式解决现实问题,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智能医疗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