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共创杯”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决赛于1月9日圆满落幕。经过初赛、复赛、决赛,超过800个参赛队伍中共决逐产生特等奖3名。其中,清华大学土木系研究生团队以作品“剪力墙住宅的智能化设计-审查方法与案例实现”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院校组特等奖亚军。
清华大学土木系参赛团队成员包括:郑哲(2019级博士生)、赵鹏举(2019级博士生)、周育丞(2019级硕士生)、廖文杰(2017级博士生)、费一凡(2020级博士生)、宋盛禹(2020级硕士生)、陈旺(2021级博士生)、顾燚(2018级本科生),指导教师为陆新征与林佳瑞。
清华大学土木系参赛团队
线上答辩成员截图(从左到右:郑哲、周育丞、赵鹏举)
建筑行业持续繁荣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智能化建造转型带来全新机遇。智能化结构设计与审图是智能建造的重要内容。但是,相关领域还面临大量挑战:结构方案设计反复迭代低效,设计经验难以有效传承与利用;自动化图纸审查方法中规则映射采用硬编码方法,其通用性与可扩展性低。实践中亟需可学习经验的高效智能化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对规则文本进行自动解译的智能审图方法。基于此,本项目提出一套智能化建筑结构设计与审图方法。
研究团队设计了剪力墙结构智能化生成方法,提出语义化高分辨率设计图纸生成、文本-图像高维特征融合映射、图形学-力学知识协同评价的关键技术,解决图纸关键稀疏特征难识别、文本-图像特征难映射、缺乏高效多维度评价方法等关键问题。
剪力墙结构智能化生成式设计方法
团队提出BIM模型的半自动快速构建方法,创新基于几何构造与拓扑关系识别关键构件的技术,解决BIM模型构件拓扑混淆的难题。
BIM模型的半自动快速构建方法
团队成果支持规则自动解译的智能审图方法,提出条文自动分类、表征建筑层级的语义标签及抽取、规范本体及文本-概念语义匹配的关键技术,解决复杂多变规范句法难处理、关键文本难识别与表示、领域复杂知识难表征等关键问题。最后,针对典型剪力墙建筑设计案例,基于该方法实现了高效、智能化的结构设计与审图。
支持规则自动解译的智能审图方法
共创杯大赛指导单位为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主办。该大赛致力于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制度,改善技术创新环境,促进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提高生产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
共创杯比赛的参赛内容主要包括与智能建造相关的CIM技术、BIM技术、GIS技术、IoT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建筑工业化、建筑大数据、传感与智能感知技术、建造智能化设备与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AR、VR、MR)、信息化管理平台、绿色建造技术、智慧工地建设、智慧运维、碳中和绿色能源技术等相关内容。大赛鼓励技术融合交叉创新和工程实践。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