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荣获2019年度“徐芝纶力学奖”

来源:兰州大学  2019-11-07 10:08:25   773 阅读

10月27日上午,河海大学建校104周年校庆大会暨“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严恺教育科技基金”和“徐芝纶教育基金”颁奖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大会由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主持,校长徐辉教授发表了学校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的讲话。随后,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宣读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严恺教育科技基金”和“徐芝纶教育基金”有关获奖人员名单的通知》(河海校科教[2019]62号),校领导为获奖者颁奖。兰州大学力学教授周又和荣获2019年度“徐芝纶力学奖”,并从唐洪武书记手上接过了获奖证书。

徐芝纶是我国建立的首所水利院校即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的前身)的主要建设者,长期从事工程力学、弹性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即院士)。他在国内开启了有限元法解决复杂弹性力学问题的新途径,出版了第一部有限元法的《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专著。与此同时,无论职位多高,徐芝纶先生毕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他教授过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高等结构、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土壤力学、基础工程、水力学、水力发电工程、水工设计、坝工设计等10余门课程,撰写的《怎样提高课堂讲授质量》成为许许多多青年教师教好课的必读材料,他直接授过课的学生高达数千人,精心指导和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骨干教师,包括中国水电系统水工结构专业的第一个博士。他撰写的严谨易懂的《弹性力学》教材30年来一直为各高校大量使用,曾获国家优秀教材金奖。

为了推动我国力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并表达对徐芝纶先生为我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的敬意,1996年发起设立了“徐芝纶教育基金”。主要面向河海大学师生设有“徐芝纶教学奖”、“徐芝纶教材奖”、 “徐芝纶力学奖”、“徐芝纶力学奖学金”、“徐芝纶力学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5个奖项,实施效果显著,意义深远。2005年,在江苏省力学学会的推动下,“徐芝纶教育基金”决定面向全国增设了“徐芝纶力学奖”,用于奖励在力学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力学工作者,每两年一次,每次教学与科研教师各1人,2007年首度颁发该奖,已在国内产生广泛的影响。2007年又面向河海大学力学专业学生增设了“徐芝纶力学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随着“徐芝纶教育基金”影响的不断扩大,徐老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爱校的情怀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弘扬。

由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推荐周又和作为科研教师候选人,经徐芝纶教育基金会组织专家初评、评奖委员会会评、基金会确认后,河海大学发文正式对外公布并颁奖。这是继我校郑晓静教授于2009年获得这一奖励后的再次获奖。周又和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力学专业本科学习期间,就系统学习了徐老编著的《弹性力学》教材,受其影响深远,为日后的力学教学与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来兰州大学的32年期间,在他20年前首次主讲《弹性力学》这一力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时,就将教材改为了徐老的这一经典教材,为兰州大学的力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了有力的推动。

链接:周又和 简介

周又和,男,1957年5月生于湖北汉川。1982年1月和1984年12月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先后获学士与硕士学位,1989年12月在兰州大学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力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二批),获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主导兰州大学力学固体力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获批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任负责人。曾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首任院长、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和教育部力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目前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副站长、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结构强度与振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构力学与控制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校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固体力学学报》与《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副主编等。

主要从事研究领域:(1)板壳非线性力学;(2)电磁固体力学和智能结构控制;(3)风沙环境力学;(4)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及高性能计算等。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基金资助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电磁固体结构力学》学术专著,独立编著《理论力学》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发表在国际期刊的2篇论文获IEEE超导委员会“Van Duzer Prize”,1篇超导断裂力学研究论文被《JAP》列为featured封面论文。个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师德标兵、国家教学名师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等。主讲的《理论力学》入选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1项教学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的2篇博士论文分别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提名、另1篇博士论文获首届中国力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博士中1人成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成长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成长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