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上合组织大学(中国)与兰州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大学一带一路多语言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上合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与新时期俄语专业的创新发展”圆桌会议于线上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120余名参会者线上参会。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兰州大学一带一路多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丁淑琴教授主持。
沙勇忠首先对参加此次圆桌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办公室长期以来对兰州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真诚感谢。他谈到,作为生态学牵头单位和区域学项目单位,兰州大学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次圆桌会议不仅是高校间在上合框架下探索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也是 “新文科”背景下俄语专业明确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定位和使命,建立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实现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上合组织高等教育合作贡献高质量、高水平的观点和经验。
刘宏在致辞中表示,上合组织在成立的二十年里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成功探索出一条新型区域国际组织合作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域学是中方项目院校合作最为积极、合作效果最好的方向,也是今后发展最有希望的合作方向。兰州大学和上合大学中方项目院校校长委员会将“上合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与新时期俄语专业的创新发展”作为本次会议主题非常及时、有意义,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圆桌会议上发表真知灼见,相互启发、彼此学习。
与会专家围绕上合组织高等教育合作成就与展望、俄语专业的固本守正与创新发展、“新学科”背景下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俄语区域国家社会与文化议题做了主题报告。
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南京大学王加兴教授、兰州大学曾向红教授先后做主旨发言。王铭玉简要总结了上合组织的发展,从中国应有的角色定位、上合组织的积极转向两个方面介绍了后疫情时代上合组织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正确看待当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至关重要,对后疫情时代的上合组织发展的探究也十分必要。
王加兴在发言中谈到,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一直在不断补充完善,具体可从大纲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等四个方面入手,增加课程思政、新文科建设、传播中国文化能力等内容,明确学科属性和学科定位。同时,他还对区域国别学的学科设置提出了思考。
曾向红从上合组织的发展状态与界定及其演变前景、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组织场域与规范空间中的地位,在保障中亚地区稳定中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机制、成员国对上合组织的认知和影响、上合组织扩员的影响因素、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发展动力的学理研究,上合组织发展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大国关系竞争中上合组织的作用与影响等九大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3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围绕俄语专业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属性、内涵建设、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的设置、国家专业认证等问题展开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宏莉教授主持,并对本次会议做了简要总结。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