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我们国家自身发展来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有之义。《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概言之,我们必须以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以创新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动力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现阶段,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基础科学研究仍然薄弱,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弱势,严重制约了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征程中,如何解决科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一“阿喀琉斯之踵”,如何使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发展动力转换,成为经济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韧性;另一方面,我们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协调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整体性。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想使如此大规模人口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表现为城乡和区域发展存在差距,更体现在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的不平衡。因此,我们必须以协调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首先,我们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其次,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以绿色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由于粗放式发展方式,现阶段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发强烈。因此,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最急迫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一方面,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思维,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降低碳排放强度,实施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以开放发展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外联动性。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较弱,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全盘考虑和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我们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以共享发展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性。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差距较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方面,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分好蛋糕”,我们要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同时,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橄榄型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者单位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