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喜报 | 我校六项成果入选2021年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来源:中国音乐学院  2021-12-24 10:35:12   343 阅读

近日,2021年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入选名单正式下达。我校共六个项目入选,包括《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21卷)》(主编:王黎光)、《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5卷)》(总编纂:樊祖荫)、《丝绸之路乐舞文库(10卷)》(主编:赵塔里木)《中国基本乐理》(作者:杜亚雄)、《晋陕蒙汉族民歌音乐地理研究》(作者:黄虎)、《明清雅乐复原工程•朱载堉“六小舞”音乐舞蹈复原》(主编:杨春薇)。









《中国音乐大典》是一套弘扬中国音乐文化,构建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典籍,其以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中国音乐理论、表演、创作、人物等各方面的成就。《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编纂历时四年,为这一鸿篇巨制“文、谱、图、音”四编之一,以经典、典范、典型作为作品收录标准,梳理了29 种核心期刊及艺术学院学报从创刊起至2016年的全部音乐类文章,总结整理了6万余条文章条目。根据学科类别,该编将文章条目分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卷、音乐史学卷、音乐学学科理论卷、音乐美学卷、音乐社会学卷等,共14个学科、21分册。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是作者深耕田野五十余年,对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的总结。全书分为总论、民歌、器乐与歌舞、说唱和戏曲五编,坚持立足本体,从“多声”的视角将传统音乐从个别到一般进行了详尽、深入的梳理和归纳,厘清了各音乐类别中多声部音乐的独特规律。该书既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整体建设与发展,也有助于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总结与构建。



《丝绸之路乐舞文库》以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为研究对象,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代西域、海上丝绸之路等乐舞艺术,以及丝绸之路乐器。文库研究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资料考辨分析精深,不仅填补了我国乐舞史中的一些空白,而且填补了世界艺术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对研究丝绸之路上中外乐舞的交流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基本乐理》是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起接力求索研究中国乐理,建构中国音乐基本理论体系的又一力作。全书共分为十三章,包括“乐音形态”“阶名、律吕名及工尺谱唱名”“板眼和板式”“宫调”“多声部音乐”“记谱法”“传统音乐的哲学基础和美学特征”等,该书论述了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位置、音乐与其他传统文化门类的亲缘关系、哲学基础、美学特征和操作系统特点等内容。



《晋陕蒙汉族民歌音乐地理研究》是国内首部区域音乐地理研究专著。该著作立足音乐本体研究,吸收人文地理学,尤其是历史地理学界对空间的理解与对史料的解读方法,借鉴国外音乐地理研究的观念,以晋、陕、蒙三个行政区为取域范围,以汉族民歌为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辅助工具,探索音—地关系。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山西、陕西和内蒙古地区汉族民歌的音乐特征及其地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一区域音乐地理的因素与机制,让读者领略了在这片广袤区域内汉族民歌音乐风格的特征及其历史变迁过程。



《明清雅乐复原工程•朱载堉“六小舞”音乐舞蹈复原》是中国音乐学院雅乐研究中心雅乐复原研究与实践系列计划中的一个项目。朱载堉是明代律学、历学、音乐大家,著作颇丰,所著《乐律全书》虽最为有名,但其中的《六代小舞谱》(又称“六小舞”)一直被忽略。六小舞,是古代未成年童子的乐舞,是为二十岁后六大舞学习作基的乐舞修习,故称“小舞”。六小舞由六支舞蹈组成,分为文舞、武舞,各为三支。中国音乐学院雅乐研究中心历时数年,潜心研究《六代小舞谱》,并将“六小舞”复原。该项目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国学、提倡乐教,对重建、复兴中华民族礼乐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是中央宣传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提出的重点项目,是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的重要抓手。六项成果的获批,体现了我校在音乐学理论方面的优势,展现了我校围绕“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