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高校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研讨会暨《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教材发布会举行

来源:北京大学  2021-12-15 16:51:37   275 阅读

刘锦、龚旗煌和唐士其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初晓波主持。

刘锦指出,在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教育对外开放事业面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上升的形势下,教育战线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质量、支持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国际组织任职,更好地满足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面向未来,教育部将继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的力度。为此,高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第二,继续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发挥学科、专业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实施好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第三,高质量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继续拓展国际组织资源,加强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专业+”“外语+”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总体上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努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新路径。

龚旗煌强调,北京大学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传统优势和学科交叉性强、办学国际化程度高的综合优势,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列为学校工作重点,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突出国际性、交叉性、应用性的特点,不断深化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建立国内高校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自主设立“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二级学科,将情景推演教学法引入课堂,积极开展国际组织数据库建设,加强与世界名校的合作,大力推进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另一方面,坚持多措并举,积极向国际组织输送北大优秀人才,打造全国高校首个专门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办公室、首个国际组织求职网、首本国际组织实习就业指导教材、首门国际组织求职指导课程、首个国际组织专家导师库“五个一”工程,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指导服务体系。展望未来,北京大学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和输送工作。

唐士其对莅临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培养和输送中国的各类专业性人才到国际组织,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服务国际社会,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从国际社会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形成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真正密切的相互合作。基于此种认识,国关学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国际组织研究和教学工作。进入21世纪后,理论人才和实务人才培养并重。2015年建立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此后相继设立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学术硕士项目和本科项目及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点下的国际组织研究方向,迄今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本-硕-博”纵线培养、“学术型+专业型”复合培养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在国际组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领域研究方面已有比较全面的布局,同时加快推进专业学科教材的建设,计划与北大出版社合作出版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列教材10本。未来北大国关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兄弟高校之间的合作,努力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标准,提高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第一部分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进展、挑战及对策”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圆桌讨论环节分为高校代表发言和嘉宾点评发言两场。

上半场圆桌讨论由张宁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主任、教授张海滨,浙江大学国精班和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负责人、教授李媛,外交学院外交系主任、教授王春英,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副院长、教授邓惟佳,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李劲松,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国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阮红梅先后作主旨发言。与会发言嘉宾聚焦高校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问题,分享了本校在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实习中取得的进展和采取的具体做法及面临的困难及改进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是培养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需要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高校也普遍存在实习岗位难以满足实习需求,实习渠道的稳定性、多样性与可持续性不够强、大学生的竞争能力有待提升,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与之对应的改进思路包括主动对接国际组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实习网络与管理机制和全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实习与输送联盟、提高学生国际胜任力等方面。

下半场圆桌讨论由张海滨主持。张双鼓、张宁、何昌垂、刘志贤、宋允孚、王之佳、王纪元先后作点评发言。点评嘉宾对近年来中国高校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在学校层面上还面临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制规律有待深入把握,同质化较严重、高校之间合作较缺乏、师资较不足等问题,在学生层面上面临实习生角色认知模糊、组织融入困难和平台支持不够等困境。针对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国际组织实习和输送工作点评嘉宾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议,包括:新冠疫情背景下,短期内可以将国内的国际组织资源作为实习安排的权宜之计。长期来看,要加强顶层设计、宏观工作,有序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增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避免“群蜂抢蜜”和“争过独木桥”现象;要区分好国际组织实习与任职在目标大小性、长远性和可行性方面的差异,支持鼓励学生到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私部门等多元行业实习锻炼;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高校通过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习指导和培训,包括熟读纲领文件、弄清组织机制、了解适应多元文化、建立实习生网络和实习后的汇报考核机制;在国家层面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提高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派理论研究,健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建立研究智库;加快学科设置、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统筹课程设置,编写符合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需求的教材;扶持校园创新实践活动,支持国际组织青年人才自我培养;加强国内国际组织资源的联通整合,有效发挥政府和驻外使团的作用。

圆桌讨论环节结束后,会议进入第二部分《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教材发布仪式。仪式由张海滨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归泳涛,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编辑室主任徐少燕,《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主编、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何昌垂作嘉宾发言。

归泳涛指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教材建设,积极支持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何昌垂教授主编的教材《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的出版为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共政策系列教材的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可喜可贺。期待未来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共政策系列教材建设成果不断涌现,早日完成规划中的10本高水平教材出版任务。

徐少燕从编辑工作的视角分享了《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一书的出版过程,指出该教材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用性。她表示,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新专业的成立是北大国关学院为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多年努力探索的成果。基于此种认识基础和高度来开展编辑出版工作,她和编辑出版团队感到荣幸,更感到作为出版者的责任和使命。

何昌垂作为《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的主编,向与会嘉宾介绍其创作历程,对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国关学院和北大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书聚焦一个关键性问题,即系统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在“道”和理论的基础上更关注实操性问题。他进一步总结本书的三大特色,其一是强调大量实际案例并进行举例分析;其二是从机构内部角度进行职位和机制分析,体现知识性、可靠性,其三是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考虑实操性、实用性。

在嘉宾评论环节,王之佳对该教材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案例翔实,表述准确,针对性强,具有标杆作用,是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参与国际组织工作非常实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张海滨作会议总结。他强调,此次研讨会的最大特色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即“实”。研讨的问题——国际组织实习是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嘉宾们提出的建议也非常务实,极具可操作性。《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突出的也是一个“实”字。他表示,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加强合作,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够不负时代所托,不断开创我国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的新局面。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