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用人才写好新时代的强国策,需要大情怀、大视野、大手笔、大格局。
大诚爱才。只有真心诚意爱才敬才,让人才立于“C位”,才能真正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惟有以爱才的大诚对待人才,才能形成敬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的叠加效应。坚持大诚爱才,必须反对“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那种虚假,必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那种作秀,必须消除压制人才排挤人才浪费人才的那种现象。大诚爱才,是强烈人才意识的洋溢和彰显,是骨子里头、内心深处对人才的尊重,容不得片面简单以引才多少堆政绩、造盆景式的“人才GDP”。哪一天爱才的无私诚意,真正像水一样流淌在人才工作的全周期、各领域,哪一天我们就会书写更多的“近悦远来”的故事。
大智识才。面对知人难、辨才难的困扰,必须炼就一副辨识人才的“火眼金睛”。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人思贤若渴,但贤才在侧,久而不识,视而不见,他们“抱着水缸喊渴”,甚至“骑着骏马找良驹”。有哲人说,我们向来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眼光。“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只要磨砺“大匠无弃材”的慧眼,坚持“人有短,所以见长”的辩证法,人才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发现人才,要深入实践“瞻山识璞、临川知珠”。既要坚持标准条件,防止“矬子里拔将军”;也要杜绝苛责挑剔,避免“仆人眼里无英雄”“有眼不识荆山玉”。关键是涵养天下情怀,“跳出一亩三分地”,力求避免“近寺人家不重僧,远来和尚好看经”,坚持既关注近在眼前的“红果”,也关注远在深山的“兰花”。
大胆用才。坚持“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的理念,就要把发现的人才及时大胆地用起来。“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这句古诗告诉我们,对人才应当有放手使用的气魄,使之冲上云霄,战风斗雨。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在于拥有多少,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切实做到“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必须正视,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引而不用、培而不用”,把人才当“绣花枕头”的现象,这现实版的“叶公好龙、瓠瓜空悬”,应当杜绝。马长于奔跑,牛善于负重。山要稳定,水要波动;满山是树,有的做梁,有的做柱。对于人才的使用,就要坚持做到适才适用,量才用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精准研究人才个体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为其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防止出现“鲁班出征、关公伐木”的人才错位。只有人才用得其所,才能造就万马奔腾。
大度容才。坚持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就要善待人才、理解人才、包容人才,承认人才的个性和差异性,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尚书》上讲,“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有气量,才能行得久远;气量大,才能办成大事。人才能不能引得进、留得下,不仅取决于一个地方“发展容器”的大小,更取决于一个地方领导的度量。这个“度”,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政治智慧。缺乏吞吐万物的政治智慧,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格局胸怀,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生态土壤,人才就很难集聚,甚至远走他方。作为领导干部,既要不怕各类人才提的尖锐意见,也不要担心人才冒尖、超过自己,更要容许人才出错,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耐心等待人才成长。对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但是,这种大度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随着党龄、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的,而是在后天实践中的觉悟与提升、修习和培养,需要以见识、能力和勇气等来支撑。
大方励才。创新是九死一生的攻坚。心理学上著名的“毕马龙效应”表明,一个人被赋予怎样的期待,给予多大的激励与关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工作成效。就人才而言,适当的激励有助于强化使命担当,激发创新热情。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是金子,要让它发光;是锥子,要让它冒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看重的是事业,更需要的是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舞台和平台。励才不能光吆喝、“口惠实不至”,而是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配套、竞争有力的激励格局,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甚至实现“一朝致富”。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对人才的激励需要在服务中彰显,聚焦人才的“最烦”“最痛”“最怕”“最盼”,健全服务体系,磨细服务“颗粒度”,提高服务精准度,努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