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教育局和合肥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合肥市名校(园)长领航班暨基础教育成果奖主持人专题培训于2021年11月14日落下帷幕。本次培训以“教学改革与创新 成果提炼与推广”为主题,首次采取全程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合肥市名校(园)长领航班学员、拟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持人以及合肥市名校长工作室部分成员等100余人参加了学习。
12日下午,首先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我校继续教育学院伍德勤院长主持开班仪式,并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的背景和基本情况。他通过对比分析2014、2018年安徽与江浙沪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认为安徽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提炼不够,再次强调了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合肥市教师事务管理中心石宣艳主任致辞。他一方面对合肥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同时再次强调了名校(园)长培训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实线——集中培训、跟岗学习、主题论坛和课题研究;另一条是虚线——各位校(园)长的成长和成果展示,如论文、专著和成果奖等。希望大家珍惜本次培训机会,克服工学矛盾,认真聆听专家授课,期待两年后大家有优异的成果产出。
本次培训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安徽师范大学的三位教育理论专家以及来自江浙沪皖四地获得过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六位一线名师名校长等共同分享教学成果奖的提炼和申报经验,以期切实帮助合肥市申报2022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开班仪式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李宜江教授做了第一场题为《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兼谈教学成果提炼》的主题报告。他以“什么是教学成果奖”为开场。他认为成果奖最终要落在“育人”上,受益者是学生。随后,他从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事,而是现实需要、发展需要,可以学着去做的事。研究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是不轻下结论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情怀,是不轻言放弃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追问,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晚上,北京师范大学周序教授在《深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讲座中,通过翔实的案例,深入研讨如何通过学科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师深度学习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思维方式。
13日全天和14日上午,七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从不同学段、不同角度围绕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提炼和申报做了专题汇报。
杭州天长小学楼朝晖校长的《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报告中,理论结合案例呈现出学校如何建立差异教学,通过提供课程的多样化选择,以及课堂上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适合的、喜欢的方式学习,从而获得独特的发展。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戴晓娥的《信息技术支持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经过十五年的研究实践,语文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语文课堂发生了改变。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小朱爱华校长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炼成小记》中谈到教学成果奖是一场“教师实验精神与理论品格”的修炼之旅,以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小“大成教育”由来为例,提出了她的育人理念—— “跨界整合”,用完整的视角培育完整的人。无锡市实验幼儿园陆艳园长的《共绘成长地图: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从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探究两方面,分享了实验幼儿园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课程实施和专业研修的精辟阐述,为大家指明了新的方向。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在《破解上海新优质学校密码》中讲解了新优质学校提出的背景,梳理了新优质学校的三大特征,结合多年的探索,对如何走向新优质学校提出三条基本路径、四个关键领域,他指出新优质学校的核心是回归育人本原,要做到持续优质、实现共同优质。合肥一中教科所所长蒋信伟在《教学成果的实践演进与范式表达》中从教学成果的基本特质、教学成果的实践培育、成果内容的结构要素、成果突破的发力路径四个方面对教学成果如何申报进行了讲解。
14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期刊社副社长余宏亮教授作了题为《教科研写作的道与路》的报告,他从“道”的探寻——至信达雅和“路”的取向——专业表达两个方面,为大家阐述了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为期三天的培训,各位专家深度交流、分享、推广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研究成果。让聆听讲座的学员们感受到了国家级优质教学成果的魅力,也对自己的课题和成果申报有了新的认知。希望培训后,各位学员能积极借鉴长三角优秀教学成果的经验,提炼出自己的高水平教学成果,有力促进安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合肥市高质量教育体系” 而奋斗。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