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党始终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建国大业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劫难。各种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悲惨的民族境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和组织来凝聚革命力量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国际国内时局的耦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在艰难探索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最终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
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虽然右倾机会主义、缺乏革命武装、“左”倾路线等思想和现实给革命造成了挫折,但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等正确的路线方针,逐渐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国防尖端科技的突破、国防工业体系的逐步发展以及军队力量的壮大和提高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面临执政新挑战,党着重提出了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开展整风整党,坚决惩治腐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制度构建和理论创新从经济、制度、思想等方面促进了人民民主的不断发展,也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富国大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 “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背景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了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创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领导人民通过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持续跟进,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多措并举之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国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从加强经济建设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加强政治建设到全面依法治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从文化建设到社会建设,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人民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长期稳定;从生态文明建设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构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在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保证了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稳定,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坚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自信。今天的中国人民将坚持党的领导,以更加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精神面貌,用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去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将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命运前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党建网,作者:董兴彬,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讲师;杨晓玲,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JDA007〕阶段性成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