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6日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的2021-2022钢架雪车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耿文强以1:46.04的总成绩获得男子单人比赛冠军,创造了中国钢架雪车的历史,为中国钢架雪车实现了世界冠军零的突破!耿文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70天前为中国队夺得了世界杯的首场胜利!
上海体育学院作为中国钢架雪车队夏训常驻基地,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高炳宏教授的带领下为钢架雪车队提供多方面的科技攻关服务,2019年至今,高炳宏教授带领的科技攻关团队,先后共有20余人参与备战科技攻关服务,为钢架雪车队建立了体能、技术、康复与医疗、身体机能监控与恢复、营养、心理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硕士研究生田广担任钢架雪车队的体能教练,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总体目标,他负责协助主教练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重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案,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优化运动员的跑动动作模式,改善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水平,为向快速推橇能力的转化提供坚实的体能基础。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龚敏和运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朱欢也是钢架雪车队的科研组的科研人员,他们协助建立了钢架雪车运动员体能与技术评测指标体系。对运动员阶段性体能水平进行测试与分析,建立运动员体能档案,诊断和评定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变化和训练效果。对运动员的推橇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特征分析,尤其是重点运动员推橇动作的诊断与比较研究,以优化运动员的推橇动作技术,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钢架雪车队的医疗康复组由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王丹老师担任队医,运动科学学院孙扬老师担任康复治疗负责人。她们主要负责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伤病诊断、治疗及康复、伤病预防。针对钢架雪车运动中常出现的腘伸肌拉伤、腘绳肌腱病、跟腱腱病、腰痛等慢性损伤,通过系统的物理治疗评估,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手法治疗、理疗及传统针灸疗法,获得很好的疗效。此外,钢架雪车运动是一项极具损伤风险的极限运动,运动员也有可能因滑行中的意外而出现软组织擦伤、挫伤、关节扭伤等,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脑震荡、颈椎挥鞭样损伤等。针对这些问题,医疗团队通过中西结合的手段得到及时处理。针对损伤预防,康复团队根据项目特点设计了针对性的损伤风险筛查,并与体能团队密切配合,设计针对性的防伤训练。此外,运动员在训练时尤其比赛前还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中医的针灸、耳穴以及手法治疗可使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该团队也配合科研组,为运动员提供训练后和比赛后的疲劳恢复,如手法治疗、冰水浴等。整个团队团结协作,共同保障运动员在每天的训练以及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钢架雪车的身体机能监控与恢复团队主要由运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朱欢和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龚敏组成。为了科学评估运动员每周的机能状态,科研人员将血常规、血尿素、肌酸激酶、睾酮、皮质醇等血液指标与Omegawave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相结合精准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为教练员训练负荷的调控提供帮助。在训练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心率、血乳酸等对运动员训练强度进行监控,并在训练结束后为运动员制定高压氧、液氮冷疗等恢复计划,运动员实现疲劳快速消除,为运动员体能的快速恢复提供保障。
运动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金晟康担任了团队的营养师,主要负责钢架雪车队所有运动员的营养工作,结合项目特点针对性的制定饮食计划,并配合运动员比赛及训练针对性的制定能量摄入及补充计划。
运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姝桦担任团队心理咨询师,在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备战冬奥会的过程中,通过行为观察、行为测试、心理量表、面对面访谈、生物反馈训练等,从多个层面提取和整合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和心理状态的核心因素。基于已构建的体系开发适用实时跟踪的程序,对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最终形成一套可测评、核实、复查、预警、干预、面谈、追踪反馈的体系,实现为运动员及时排查和干预潜在的心理危机、保障其备战过程中的心理稳定性和发挥高水平比赛成绩提供心理-科技支持,也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运动表现监测、智能分析和智慧服务。
2021年6月,钢架雪车队在结束了北京冬奥会备战周期的最后一个在沪夏训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向上海体育学院发来感谢信,肯定了上海体育学院和高炳宏教授团队无私的保障付出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多年为备战工作保驾护航,帮助队伍攀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竞技高峰。同年7月,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冰雪项目2020-2021赛季表彰大会暨中国冰雪科学顾问等证书颁发仪式大会上,授予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荣誉称号。
上体人立足岗位工作,扎根队伍实际,担负使命责任,坚持守正创新,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添砖加瓦。上体人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体育人的担当与信仰,继续为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