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环境,本年度秋季学期,由学生工作部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系列讲座活动。
本次活动历时三个月,共举办七讲。讲座内容深入围绕国内外时事热点,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担任主讲。讲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讲座内容兼顾理论性、系统性、趣味性,累计观看讲座师生1500余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9月23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卿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以“中美竞争加剧背景下周边安全形势新特点”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刘卿从中美周边安全形势的改变、趋势以及如何妥善应对新挑战等方面出发,为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讲解。
9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以“当前的中美关系及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走向”为主题进行了讲座。倪峰从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定位和判断发生的认知变化入手,对中美全面战略竞争的形式进行了分析,这一竞争或将伴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全过程,进而,他勉励在场的青年学子要肩负重任,找寻时代坐标。
10月14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就“阿富汗问题的来龙去脉”这一主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孙玉玺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从事外交行业以来参与阿富汗事务的经历,并从阿富汗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了阿富汗政体组织形式的来源,阿富汗外交局势以及周边国家的打算。孙玉玺作为阿富汗战争后第一任大使,宣传中国历史文化、“一带一路”政策理念,为中阿友好互助、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0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以“后默克尔时代的欧洲及中欧关系”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冯仲平以二战以来的欧洲历史为背景,阐述了德国和欧洲共同体之间的发展历程以及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角色变迁,回顾了默克尔在德国连任四届总理,执政16年来所做出的贡献,并从四个方面就后默克尔时代欧洲面临的挑战给同学们进行了讲解。
10月28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周少青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以“民族宗教问题如何影响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虽然因为疫情讲座由线下改为线上,但同学们仍专注于讲座内容并报以高度热情。周少青以美国、印度、土耳其、缅甸、阿富汗为考察对象,就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展开了对民族宗教问题如何影响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漫谈。
11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黄大慧从国际比较的视角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日本人的中国观”的精彩讲座。讲座为线上进行,同学们热情参与讲座。黄大慧教授回顾了1972年以来的中日关系,并从三个时期讲述了日本人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驻古巴共和国大使张拓大使为我校师生带来了“古巴在美国长期制裁下为何屹立不倒”的主题讲座。张拓介绍了古巴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古巴是中国对拉丁美洲工作的窗口,作为拉丁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接下来张拓大使从历史、地缘战略等角度分析了古巴在大国博弈中的重要地位。
本次活动通过名家讲座的形式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治理、外交等方面热点问题进行介绍与剖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今世界机遇与问题并存的客观现实,帮助学生“懂中国、懂世界”,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开阔视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