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动物科学学院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重要内容,动物科学学院刘武军教授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研究生蹲点在羊场,保证获得羊生长发育的资料都是亲自收集的第一手数据。
刘武军教授长期从事羊的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作为自治区畜禽种业提升计划的领衔专家,经常在南疆四地州,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为基层农民养羊提供“金钥匙”。近日,刘武军应巴州畜牧工作站的邀请,赴巴州为当地肉羊产业出谋划策、把脉,为当地主导绵羊品种巴音布鲁克羊的保护和创新利用制定了规划,对承担的自治区党委农办的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听取了当地专家和主管领导羊产业的汇报,刘武军与当地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并现场调研。期间,她深入焉耆县的一个多羔绵羊养殖合作社,为农民养殖的德美与小尾寒羊的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和评估,为今后的新品种培育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和技术方案,科学引导农区多羔肉羊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刘武军把科学研究与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相结合。在对于南疆多浪羊的养殖技术服务中,她发现了多浪羊品种存在着一种当地农民称为“地包天”的遗传缺陷,影响多浪羊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且这种情况在种羊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出于专业敏感,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出身的刘武军想用分子遗传学原理和方法,挖掘和鉴定出影响遗传缺陷的关键基因,意图通过基因筛查剔除不良个体,就这个难题,刘武军开始了遗传学研究,并申请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疆著名“小巴郎”产于新疆尉犁县的新疆保护绵羊品种罗布羊,品种数量少、种群结构不合理,如何有效科学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地方优秀绵羊品种资源,让当地的企业和科技人员一筹莫展。巴州畜牧工作站与刘武军联系,请教解决的方法。刘武军为企业提供了品种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方案,并为其进行科技项目申报的指导服务,与巴州畜牧工作站的技术人员一起,指导帮助两家企业完成了2022年自治区科技项目的申报。
刘武军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科技为农民的养殖提供技术,在解决基层畜牧业难点的同时,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继续推广示范成果,为新疆畜牧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奋斗。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