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春喜迎团代会③】实践育人篇:让青春在实践中浸润滋养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2021-10-29 09:51:03   518 阅读

“在石阡这片热土上,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用短短一年的时光,通过义务支教将年轻人的智慧、爱心与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感染着我校每一位教师。他们无私地奉献,默默地耕耘,用爱呵护学生心灵,用心洒下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必将扎根于我校学生心灵并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石阡县实验小学校长汪艳这样评价我校的志愿者们。


1E8F0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校团委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实践内容、强化宣传引导,引导学生在基层一线调研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志愿服务中锤炼品德修为、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厚植“三农”情怀、在专业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校青年学子纷纷发挥各自所长,先后有40000人次通过参与家乡、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投身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1DA08



43535


返家乡服务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冒着严寒酷暑,负责对进出小区、村庄环境消杀、人员安全排查,对防疫物资进行运送、卸货、搬运、分发,他们坚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疫情面前只要人人都为国家尽一份力量,胜利一定会早日到来;疫情防控网络志愿者们通过驻守各大网络平台、发布正能量评论、编发各类推文、将关于疫情的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全校师生,引导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并将科学防疫知识及时传递给大家;校园内的疫情防控志愿者们积极配合食堂、公寓小区、保卫处、校医院等各个部门,主动为新生入学,师生就餐、体检、疫苗接种、进出校门等提供测量体温、信息登记、流程引导等服务,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助力疫情有效防控。广大青年志愿者通过亲身参与抗疫工作,深刻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在疫情面前形成“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


E26B3


五年来,校团委通过加强与地方团组织联系,不断拓展实践岗位渠道,通过“扬帆计划”“挂职锻炼”“西部计划”“企业实习”“走基层 访典型 树信念”等方式,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近6000个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践锻炼、观察国情社情的机会,志愿者开展实践锻炼累计达10万余时长,采访先进基层党组织500多个、优秀共产党员1000多名、优秀大学生村官123人、农村致富带头人500多名,形成采访手记600多万字,通过感受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在这些成就取得中的关键作用,进而形成正确认识,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志愿品牌化 砺炼促成长

爱心点燃梦想,奉献成就未来。身处“钢筋水泥”中,城市孩子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陌生。为了破解这一教育难题,校团委自2014年起,主动联合团蜀山区委,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专业优势,整合校内志愿者资源,以“3+1”课程模式(即三节集体授课和一节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方式,在蜀山区20多所小学积极开展“绿色课堂”支教活动,累计讲授达1000余课时,参与志愿者达1600余人次,总受益小学生达10000余人。授课内容涉及农作物、茶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带领小学生走进农业园,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及茶叶制作过程,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引导小学生通过亲身学习、体验,增强对“三农”的认识,培养“悯农、爱农、学农”精神,提升探索创新能力。“绿色课堂”支教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全省志愿服务交流大赛银奖,并多次被《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


1DB5A



18578


通过实施“一院一品”“一社一品”志愿服务提升计划,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四点半课堂”“桑榆计划”“绿色向日葵”“摩登老人”“春泥计划”“特教联谊”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22个,充分发挥了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磨炼了青年学生的坚韧品格和毅力。同时,学校积极承担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大型活动、赛事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如全国高招咨询会、蜀山区半程马拉松大赛、安徽省大中学生体育联赛游泳比赛等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30余项,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服务时长累计300余万小时,大学生志愿活动已成为学校实践育人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

社会大课堂 成才必有路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兴旺靠人才。校团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集中立项100余支、分散组队1000多个、参与服务的师生10000多人,分别前往10余个省30余个市150余个县开展义务支农活动。安农师生们深知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省内外广大乡村都有安农专业技术精湛、热心服务“三农”的专家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技术指导、电商知识培训、法治宣讲等,在为广大乡村“送科技、解难题、谋规划、提策略、促发展”的同时,也将涉农专业实践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师生汗水洒在乡村大地,用实际行动传承“大别山道路”精神,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练就过硬专业本领。




43C6F


五年来,校团委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为三农办实事”等活动,组织师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义务支农讲座400余场、散发农业实操技术“明白纸”40000余份,开展“田间地头”技术指导600余次,有效解决了广大乡村,特别是江淮大地果蔬种植、茶产业发展、家禽养殖、农作物生产、特色农林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问题,为传统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践出真知,磨砺造英才。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校团委将围绕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大局,不断完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强化实践育人成效,积极推动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青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