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吉林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吉林农业大学承办的“聚焦乡村社会治理、共谋乡村文化振兴”吉林省乡村振兴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图书馆举行。副校长刘景圣出席活动并讲话。
开幕式上,刘景圣对莅临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吉林农业大学自1948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文化与治理是研究乡村振兴的两个重要维度,乡村振兴正成为时代主题。他希望此次论坛能够为我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提供政策与理论依据,以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助推现代化强国战略实施,搭建政府、学校、协会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主任赵洪亮作了讲话。他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的战略安排,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文化、乡村环境等问题。他希望吉林农业大学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积极在乡村秩序、城乡融合、乡村公共服务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开幕式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芦恒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潘璐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小农做公益:乡村振兴的再思考》《产业扶贫的实践、逻辑与启发》的报告。芦恒通过对吉林省一个村庄公益组织的介绍,提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核心问题是小农的组织化问题,而农民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需要在分类开展志愿服务、需求精细化基础上进行公益性营造、对小农的内善性进行挖掘以及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创新等方面推动其作用的发挥。潘璐通过其所在研究团队对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10个县的调研,梳理出产业扶贫的组织模式和贫困户参与形式,总结了脱贫攻坚时期产业扶贫的重要经验,并提出了乡村振兴阶段需要发展适合小农户参与的多元乡村产业,加强小农户在二三产业环节的就业,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产业扶贫内在长效动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政策建议。
下午的交流活动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崔月琴教授主持,来自吉林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社科院、山西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通过线下及线上的方式作了交流发言。交流活动的主题包括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乡村空间布局调整的趋势和影响,以及乡村文化传播与振兴的路径。长春工业大学高春兰教授、北华大学刘清玉副教授对参会人员分享的内容进行了点评。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到了多位乡村振兴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对于如何促进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理论探索、实践指导、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来自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社科院、山西省农科院、延边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线上和线下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