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日至9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史学科师生一行七人,由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纪志刚教授带队,赴希腊雅典参加了第一届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大会(1st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成立于1928年,是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学术机构,其成员由名誉院士、院士、通讯院士组成。国际科学史研究院与1929年在巴黎主办了第一届国际科学史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该系列会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共召开过四次,大战期间中断了十年。战后,国际科学史大会改由新成立的国际科学史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History of Science)主办。
为了复兴以和睦精神连结专家的传统,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决定,自 2019 年 9 月开始,筹办新的国际科学史系列会议,每四年一届。第一届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大会即由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国立希腊研究基金会(National Hellenic Research Foundation)及国立雅典卡波蒂斯坦大学(National and Kapodistrian University of Athens)基础教育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在希腊雅典共同主办。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不同文明与文化中的科学:迈向跨文化的知识史”。
在本次大会上,纪志刚教授作为新当选的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参加了研究院院士大会,并接受了研究院颁发的院士证书。
(图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为纪志刚教授颁发的通讯院士证书)
在学术会议环节,纪志刚教授和希腊西马其顿大学哥斯达斯·尼哥兰多纳基斯教授(Kostas Nikolantonakis)共同组织了“从西方到东方的《欧几里得原本》”分组讨论会。讨论会上,纪志刚教授做了《几何学知识如何影响了中国:利玛窦〈译几何原本引〉的文化阐释》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毛丹报告了《1533年首版希腊语〈原本〉研究:术语及比较》,博士后曹婧博报告了《1570年比林斯利英译〈欧几里得原本〉的注释研究》,博士研究生田春芝报告了《从帕乔利的〈集成〉考察其〈欧几里得原本〉研究》。
此外,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萨日娜教授在“中西计量发展史研究”分组讨论上报告了《中国传统计量知识在日本的传播研究》。青年教师吕鹏和博士研究生潘钺在“欧亚天文学的比较与联系”分组讨论上分别报告了《库塔卡与大衍术:印度与中国解决同余问题的方法》、《比鲁尼在〈印度志〉中对印度宇宙论的批判》。
几场报告精彩纷呈,吸引了与会海内外专家的仔细聆听与热烈讨论,向国际科学史学界展示了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史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学术风采。在参会过程中,上海交大科技史团队也和国际上重要的科学技术史学者进行了直接的对话与交流,认真学习并掌握了国际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前沿动态,为更好地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做好了准备。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