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校成功承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2021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  2021-10-25 09:58:20   363 阅读

10月16日至17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2021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在桂林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旅游研究院民族旅游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我校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共同承办。我校党委副书记齐俊斌、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吴忠军教授,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明庆忠教授,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院长张河清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梁旺兵教授,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李天翼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副研究员、东盟旅游研究负责人杨丽琼教授等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多家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参加会议。

齐俊斌代表学校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齐俊斌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概况,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聚焦论坛议题深入开展探讨和交流,为民族地区旅游破解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能对我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旅游学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次论坛共收到会议论文86篇,设置4个分会场,83位学者发表学术报告,内容涵盖“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前沿与展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民族旅游发展与民生福祉”“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研究”等议题。明庆忠教授、张河清教授、梁旺兵教授、李天翼教授、杨丽琼教授分别围绕论坛主题“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了学术报告。明庆忠教授以“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研究”为题,基于对山地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厘清优化驱动机制是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进而构建了主要由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中介力构成的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张河清教授在题为“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空间模拟与地方营造”的学术报告中,界定了南粤古驿道的概念,梳理了广东省关于推进南粤古驿道修复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内容,提出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十大主要模式,并以潇贺古道为例对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空间模拟与地方营造作了详细分析。梁旺兵教授的报告“旅游发展对藏族牧户生计的影响研究”,提出构建一个旅游作为生计类型的理论研究框架,探讨降低旅游影响下牧户生计脆弱性的优化方案与调控治理对策,对于求解面临经济、社会和自然多重压力的西北民族地区牧户生计的可持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李天翼教授在题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西江模式’何以可能”的学术报告中,介绍了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结构性嵌入西江千户苗寨的方式,并论述了西江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特点、成效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主张要从苗语世界、汉语世界、旅游世界三个维度以及文化(社区)、权力(国家)和资本(市场)三个要素理解“西江模式”。杨丽琼教授的报告“新时期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并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高质最发展的实现路径与对策。

会后,我校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民族旅游研究基地“民族乡村酒店产业发展观测站”在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签约挂牌。吴忠军与大寨村原村支书潘保玉为观测站揭牌。

据悉,中国民族旅游论坛是国内最权威的民族旅游研究学术交流平台,秘书处设在我校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由吴忠军教授于2010年发起创办,迄今为止已先后在广西桂林、青海西宁、贵州贵阳、宁夏银川、海南三亚、内蒙古鄂尔多斯、湖南张家界、甘肃张掖、云南昆明、吉林珲春成功举办了十届。本届论坛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广西、青海、西藏等民族地区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背景下召开的,旨在为促进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我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我校旅游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风景园林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注入了新动力,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持续凝练提升民族旅游特色优势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机遇。



学校党委副书记齐俊斌在开幕式上致辞



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作学术报告



论坛开幕式现场


我校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民族旅游研究基地“民族乡村酒店产业发展观测站”在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签约挂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