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2021年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招生就业工作,10月20日上午,学校在明德楼408会议室召开重庆交通大学2021年招生就业工作会。重庆市人社局就业处处长邓敦,校党委书记李天安、副校长王平义、副校长赵明阶出席会议,校党政办、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研究生院、人事处、教务处、发规处、产学研处、财务处、信息化办、校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就业工作负责人、教学工作负责人,2021届、2022届全体毕业生辅导员及2021年全体本科招生录取人员参会。会议由王平义副校长主持。
招生就业处处长吴新中以“新高考、新职业、新征程”为题,汇报了2021年招生暨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2021年,我校本科招生结构持续优化,招生规模减量、出省结构增量、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招生宣传工作呈现全年化、全员化、专家化、精准化的态势;改革省市招生生源基本稳定,非改革省市生源质量略有提升;招生录取实现了零投诉、零差错。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校招聘单位同比增加20%,就业专项人数、升研人数、创业人数均创新高,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航空、马克思、外语、信息、艺术设计、建规、航运七个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新华社、教育部报道学校就业工作,学校荣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2021届毕业生张俊威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人物”,李成同学荣获川渝求职大赛第一名。吴新中指出下一阶段的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高考综合改革的新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交通行业发展变化的新影响,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大,毕业生就业需求日趋多元。为此,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招生结构,减少本科招生规模,增加出省招生计划;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精准载体、厘清职责、守好阵地;三是要进一步拓展就业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做到拓宽广度、挖掘深度、提升温度和增进效度;五是要健全和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招生生源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主要指标,建立健全可量化的研究生、普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按规定、分步骤、依程序大力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
河海学院党委书记王多银以“加快优势学科转型升级,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为主题,提出适应新基建需求培育新兴学科方向、强化智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和虚拟仿真中心建设、聚焦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育等举措。建规学院院长董莉莉介绍了学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大类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做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兼顾专业共性差异着重综合能力培养、搭建创新美育实践平台、创新院际校际国际合作毕业设计模式、构建三维立体式协同培养体系、对接建筑产业化生命周期新型课程链等,学生综合竞争力和大类分流等成效显著。人文学院院长张玉蓉从聚焦“文旅+交通”特色、促进专业融合性特色化发展、变革招生宣传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凝练专业特色,适应“专业+学校”招生新模式的做法和经验。
副校长赵明阶指出“专业、实力、水平和服务”对招生就业培养影响深远,专业好不好是招生就业好的基础,培养的实力如何是招生就业好的核心,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培养的质量,就业指导服务如何则为就业好添砖加瓦。赵明阶强调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而言:一是统筹谋划、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加强协调发展,凝聚科研力量;二是结合新工科建设、全力推进学科专业改革升级,包括已有学科交叉融合和设立新的交叉融合学科;三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产教融合的机制、体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重庆市人社局就业处处长邓敦对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校就业工作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推广:一是高站位抓就业,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二是强体系抓就业,健全了“校—院—系—专业”四级联动体系;三是融入大局抓就业,主动融入国家大战略、大工程,持续开展专业提升、产学联动、就业拓展。针对下一步就业工作,邓敦处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深刻理解高校毕业生是就业重点群体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二是必须进一步创新思路、多管齐下,准确把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季节性很强的综合工作;三是必须进一步增强领导力、协同力、适岗力,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校党委书记李天安在讲话中指出,在新冠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变化影响下,2021年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本科招生生源质量保持稳定略有提升,就业率位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本科生考研率再创新高。李天安结合近期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分析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形势,分析了行业发展新要求新趋势,对下一阶段工作,李天安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提高站位、强化认识,进一步认清招生就业工作严峻形势。要充分认识招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高考、招生、就业,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人民群众的期盼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由“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中央始终把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六稳六保”之首,明确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等大政方针,招生就业是学校办学育人与事业发展的前提。要充分认识招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性,生源质量是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和基础,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生源竞争压力逐步显现,就业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要充分认识招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性,优势学科转型升级慢必定带来招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工作要完成年终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面提升专业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家和地方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必要的限期整改或专业的淘汰与退出机制,撤销一批就业率持续降低、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新增契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要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各学院要树立“学院办大学”的理念,建立健全学院招生培养就业协同联动专题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主干学院、规模大的学院、招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学院,要切实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针对问题要剖析原因、研究对策。要创新舆论宣传和服务指导工作,要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招生就业宣传工作。对未就业毕业生,坚持“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精准帮扶”的原则,精准制定方案,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加强联动,注重考核,进一步增强招生就业工作合力。招生就业工作是系统工程,是全校的大事,要加强“招生选拔、人才培养、就业发展”的协调联动,要建立职能部门联席会商制度,增强工作啮合度。各学院要完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抓好执行落实。要强化考核奖惩,坚持“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重报到率(签约率),又重贡献率;既重横向比较,又重纵向对比”的考核原则。
副校长王平义在总结会议时指出,各学院、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学校党委书记李天安讲话精神,将招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王平义强调各学院要积极研讨学习会议印发的相关资料,谋划制订学院推进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思路和举措,通过切实行动和创新举措完成好招生就业工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