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回答卫生健康事业如何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服务,书写健康中国、健康贵州的满意答卷的重大课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基本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卫生健康体系 打通制度壁垒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定位、服务目标、管理机制、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逐渐建立起功能互补、协作密切、责权清晰、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整的、协调的、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多部门协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政府调动卫生、科技、公安、交通及基层社区等社会组织在人员管控、病毒溯源、应急处置、卫生救治、物资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强调公共卫生的跨部门协作,整个社会通过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环境措施,实现健康促进的社会化和健康服务的社区化。强化社会组织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社会协同作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联防联控协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界定医共体内各单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职责与角色,建立和完善医共体与纵向、横向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医防融合的有效模式和途径,从而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协作效率,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卫生健康法治体系。研究制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举措,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传染病防控制度、预防接种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制度、职业健康保护制度、院前急救体系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等,切实强化现有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完善重大疫病防控机制,健全优化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公卫学科建设 培育交叉复合型人才
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推动大数据、AI技术、云计算与公共卫生教育融合,加强健康大数据、心理卫生、健康管理等新兴领域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临床——公卫融合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临床医学知识学习,通过医防融合,提高公共卫生人才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能力与临床救治能力。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队伍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后疫情时代应从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系统规划我国公共健康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纳入国民健康发展规划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建设区域医学教育中心,支持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打造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形成与国家生产力布局和社会发展需要相衔接的医学教育布局结构,形成国家主导、政策倾斜、系统整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建设体系。要把握融合共享这一关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应对防控往往需要具备医学、法律、管理、人文等多学科背景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要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疾控、临床和科研的协同教学机制和平战结合的协调机制,畅通与世界知名公共卫生学院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机制,确保在应急处置和防控实践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加强医防融合 推动疾控人才下沉基层
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医疗服务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加强政府指导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早期发现、识别判断能力,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医防融合,改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强化临床医学,特别是全科医学教育培养过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教育,并加强临床医院的防疫体系建设,使其在疾控与传染病申报机制中起到最灵敏的“感应器”和“吹哨者”作用,成为“临床医疗——疾病防控”协同合作的纽带,将疾控机构纳入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疾控体系人才帮扶机制,推动疾控人才下沉到基层。
以智取胜 科学高效制胜信息化时代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服务效率。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信息化建设和整合应用,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工具等手段,开展网格化管理、健康教育、健康监测、随访服务和传染风险评估等,探索开发应急云诊、远程医疗指导系统,共建共享医疗数据库,实现疾病监测与卫生应急指挥互联互通、协调管理,以此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新冠肺炎疫情背后反映的生物安全问题可能重塑医疗卫生格局,对病原检测与溯源、生物疫苗、抗病毒创新药等生物医药技术需求更加迫切。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突破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防控体系,力争在将来应对重大突发疫情时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重大公共安全提供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要构建惠及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要推进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补短板、强弱项,精准识别不同区域、人群、年龄对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确保精准供给、优质有效,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