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谢有畅教授获第八届催化成就奖

来源:北京大学  2021-10-21 09:59:59   836 阅读

在2021年10月16日开幕的第二十届全国催化会议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谢有畅教授荣获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谢有畅应邀出席大会授奖仪式,并作题为“自发单层分散理论: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主题报告。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向谢有畅(左二)颁发奖牌

谢有畅1934年出生于广州,1957年从北大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致力于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表面化学的教学,以及催化剂、吸附剂和纳米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工作。1973年,他与唐有祺教授在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研究聚乙烯高效催化剂及氧氯化催化剂的过程中,发现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存在单层分散现象,且催化活性达到最大值。1979年7月,相关论文“聚乙烯高效催化剂的结构和机理研究”在《中国科学》上发表。1990年他与唐有祺应邀在Advances in Catalysis发表自发单层分散总结性论文,单篇被引用800多次,是该年我国被引用最多的一篇科学论文。该基础研究成果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中国表面化学和催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自发单层分散现在已成为催化材料制备普遍应用的理论,利用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形成的技术,已经应用到催化和吸附的多个领域。



谢有畅作大会报告

谢有畅利用单层分散原理研发出对一氧化碳有极高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高效吸附剂,解决了低成本从半水煤气等原料中分离高纯一氧化碳的难题,为中国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基于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已成功开发了变压吸附分离一氧化碳工艺并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变压吸附分离一氧化碳工业装置,2005年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入选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效一氧化碳分离技术不断深入产业应用,为工业尾气高效利用开启了创新业务模式——助推钢化联产,实现产业耦合。目前全国已建成70多个大型变压吸附分离一氧化碳工业装置,从高炉气、转炉气、电石尾气、水煤气等工业气体中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一氧化碳产品,用于合成乙二醇、乙酸、TDI等化工产品。装置工艺指标与同类技术相比,在相同工况下,一氧化碳收率更高、纯度更高、效率更高,优势极为显著,得到行业认可,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谢有畅团队研发的吸附剂产品

此外,谢有畅带领团队研制出高效空分制氧吸附剂,开发成功高效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据最新数据统计,该项技术2021年产值已超过13亿元,已在国内外建设了将近300套大中型制氧装置,其中最大规模的制氧设备已达到87500m3/h,这也是我国正在运行的最大规模变压吸附制氧装置。这一成果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变压吸附领域也属前所未有,为钢铁、有色、玻璃玻纤等富氧熔炼和助燃提供了经济可靠的用氧工艺,创造间接经济效益数百亿元。



采用谢有畅团队分离技术的吸收塔设备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在谈及谢有畅教授的科研成果时表示极高赞誉:“变压吸附分离一氧化碳技术、空分制氧技术是北大化学院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最成功的项目之一,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催化界从基础研究走向规模化工业应用不多见的例子之一,这是一个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典型例子。很欣慰,中国催化界没有遗忘谢老师的贡献,这个迟到的荣誉也弥补了中国催化界的一个缺憾。”

依托谢有畅团队“一氧化碳分离技术”和“空气分离制氧技术”创建的北大先锋科技有限公司在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学院,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从2012年3月起,由北大先锋科技有限公司在北大化学学院设立“北大先锋奖学金”“北大先锋物理化学奖学金”项目,持续资助学院的人才培养。2018年,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先锋公司再次与北大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向化学学院一次性捐赠先锋奖教/奖学金共计人民币500万元整,用于奖励化学学院的优秀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谢有畅亲自到场参加了签约仪式。



谢有畅参加北京大学先锋奖教/奖学金捐赠仪式

谢有畅曾于70岁时写下“欣看后生建功业,老骥伏枥效余力”这句感言。如今已近九十高龄的他仍然精神矍铄,多次应邀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激励青年学子潜心学术,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科技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