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意蕴

来源:西南财经大学  2021-10-19 17:06:37   641 阅读

【编者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场合频频强调“国之大者”,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第一次将牢记“国之大者”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列起来,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大局观、讲政治、抓落实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新征程上,广大党政领导干部正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需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全局和发展等多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做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值此国庆佳节之际,人民论坛编辑部特邀学界专家为您深入解读“国之大者”的时代意蕴与把握之道。

【摘要】“国之大者”指的是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说,“国之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从战略全局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当今时代大格局;从国家利益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从讲政治高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从坚持人民立场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从担当民族大任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通过强化责任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把握“国之大者”,一要增强政治意识,二要增强大局意识,三要增强辩证意识,四要增强责任意识。

【关键词】习近平 国之大者 四个意识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牢记‘国之大者’”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列起来。可见“国之大者”在总书记心目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国之大者”?如何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好“国之大者”呢?

认识“国之大者”的传统意蕴

“国之大者”,是一句古语。按照字义来讲,“国”字最早见于商代,本义是指疆域、地域,古人把分封给诸候的封地称为“国”,有时也称都城为“国”,后来“国”字泛指国家。“国之大者”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它指的是那些关系国家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大问题,是影响或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情。

“国之大者”这句古语早已有之。我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们常常把那些关系国家利益的大事要事称为“国之大者”“国之大务”或“国之大事”,如我国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的《左传·成公十三年》上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和军事称之为国家大事;《左传·文公二年》上也有“祀,国之大事也”。晋代尚书郎挚虞撰写的《典校五礼表》中有“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也”,强调用礼仪教化民众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务,类似说法还有北宋名家曾巩的《宜黄县学记》上有“正心脩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的说法。我国唐代史学家杜佑编写的典制体史书《通典》第148卷《兵序》中有“夫戎事,有国之大者”,把重视军事视为国家大事;《宋史·赵汝愚传》上也有“言国事之大者四”等说法。由此可见,古代的学者政要们就把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军事、礼教、祭祀等大事要事称之为“国之大者”。

理解“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

“国之大者”的具体内涵是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国”不同,“大者”也不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大者”也不同。正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需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全局和发展等多视角来认识和把握。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说,“国之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国之大者”是通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国之大者”是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世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国之大者”是启动并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国之大者”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中最核心、最突出的“国之大者”。

从战略全局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当今时代大格局。何谓当今时代大格局?从国内来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从国际来说,就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他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带来潜在风险和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推动因素。我们要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推动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从国家利益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从讲政治高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他在陕西考察时发表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由此看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从党和国家利益大局角度必须把握的“国之大者”。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的不重视、不关心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讲话强调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对此,他强调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从坚持人民立场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就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比喻为“江山”,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正因为如此,为了确保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党必须把始终代表人民利益、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作为“国之大者”,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就明确提出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重要论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从担当民族大任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就是通过强化责任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而且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担当。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认真贯彻好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勇敢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年轻干部“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他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在考察清华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把握“国之大者”的方法路径

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国之大者”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需要下很大功夫。一是因为“国之大者”本身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或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形式往往各不相同;二是就我们认识主体自身来说由于政治立场或思想价值乃至理论水平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认识结果大相径庭。怎样才能在实践中准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呢?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要增强政治意识,学会从政治上把握“国之大者”。增强政治意识,学会从政治上把握“国之大者”,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保持清醒头脑,善于从错综复杂的问题链条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领悟力,就是要求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指示精神学深悟透,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自觉坚持用党中央精神来分析形势、推动工作,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在行动上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就是我们在政治上把握“国之大者”的根本要求。

二要增强大局意识,学会从战略上把握“国之大者”。大局也就是全局,指的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情。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强调增强大局意识,学会从战略全局高度把握“国之大者”,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大局,科学把握大局。任何工作只有放到大局中去考虑和衡量,才能知道该不该做、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其次,增强大局意识还必须学会既要立足全局,又要兼顾局部;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以大局利益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只有这样才能在准确认识“国之大者”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国”与“家”、“大”与“小”、“近”与“远”的辩证关系,确保以“国之大者”统领和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三要增强辩证意识,学会从重点上把握“国之大者”。增强辩证意识、学会从重点上把握“国之大者”,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矛盾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在多种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任何矛盾的双方又总是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唯物辩证法强调的“两点”中有“重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根据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原理的要求,我们在学会用“两点论”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用“重点论”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真正把“国之大者”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认识和对待,绝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四要增强责任意识,学会从担当上把握“国之大者”。准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国之大者”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国之大者”得到最高程度的重视、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谈到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时总是强调必须增强责任担当,切实把“国之大者”付诸行动、落到实处。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更应该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号召,要求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这里强调的“人民”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他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在强调对新时代青年的希望时,他也要求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国之大者”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努力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多谋大棋局,多讲大战略,多出大智慧,为使“国之大者”真正了然于胸、笃定于行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