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立足本职工作,紧贴师生员工需求,强化内部治理,聚焦六点发力,通过达成一个心愿、开展一次座谈、化解一个难题、完善一个流程、健全一个制度、创新一项机制的机关服务提升“六个一”,着力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师生员工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抓住“需求点”,达成一个心愿
为提升研究生身心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与体育学院联合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庆祝建党百年广西大学研究生健步走活动,参与者依托学习强国、华为运动、小米运动、keep、咕咚等软件计步,完成30天步行任务或马拉松跑步任务后以软件计步数换取校内所有开放体育场馆皆可使用的运动卡。仅6、7月两个月,学校已有近200名研究生完成运动任务并成功兑换运动卡。
为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查档需求,档案馆主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现场查档的基础上增加档案邮件查询服务,异地查档者只需将规定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工作人员审核办理后五个工作日内有关材料即以邮政特快专递交付异地查档者。邮件查询服务启动至今,档案馆已完成500余人次查档利用服务,受到毕业生及档案利用单位的广泛好评。
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研究梳理广西大学校史和革命斗争史,推出广西大学红色校史展,举办红色主题书展、“重温红色经典”主题影展、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分享会、《中国共产党100年的辉煌历程》的讲座等“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信仰”系列主题活动,展出的图书涵盖党史经典与教育读本、专题党史与地方党建等红色经典书籍、红色主题原画稿经典连环画等内容共4000多册,为广大师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广西大学校史提供广阔平台。
二、摸清“连接点”,开展一次座谈
机关党委聚焦挂靠支部学生关切的实际问题,召开博士硕士专项座谈会,深入了解支部党员学生在学校学习、科研、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听取意见和诉求,现场回应有关问题,并将学生提出的12条意见建议分别反馈至校务督查办、学工部(武装部)、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8个部门、学院,共同协商解决并召开结果反馈会。
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离退处召开专题座谈会,并开展分组讨论。各岗位同志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认真梳理总结在服务管理离退休老同志工作上的经验与不足,分析查摆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措施。离退处在职支部党员利用双休日值班时间为全体离退休老同志进行新冠疫苗专场接种前准备工作,还邀请有关单位到校为离退休教职工提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买单)现场咨询和签约服务,活动两天签约共104人,符合条件的离退休职工签约率达50%。
三、找准“突破点”,化解一个难题
学校每年有近80%的常规性维修改造工程项目,存在着审核人员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低,响应学校决策布署迟,易忽略其他重点项目的审核的难题。为防范工程造价风险,从源头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进一步推进工程项目持续发展与安全管理,审计处编制了《广西大学零星工程包干单价目录》,1239条内容明确了分项内容的设计标准、做法、用料,初步实现了学校常规维修工程设计、做法、用料、造价的标准化,“菜单式”的设计,“即用即选、即选即算”的特性也使得工程前期工作在“质量、速度、效益”等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研究生招生考试网络复试成为常态工作,为解决各学院研究生复试、答辩等网络设备难题,研究生院征集意见、规范标准,统一为各学院采购添置相关设备设施570项,确保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顺利有序。
新媒体建设与融媒传播是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报编辑部于3月制定了《广西大学期刊社新媒体管理办法》《广西大学学报编辑部审稿、校对规范流程》,强化对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新媒体的管理,进一步明确“三审三校”制度;5月,学报六种期刊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粉丝数不断增加,单条微信24小时内最高点击量为2000多人次;7月,新改版网站正式上线,网站页面新颖、功能实用,IP浏览量不断增加,受到读者好评。
四、主攻“关键点”,完善一个流程
教务处紧盯学生反映强烈的“办事难、事难办”的突出问题,以“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为目标,扎实推进学生的审批事项流程精简。通过开展培训、减少环节、改进信息化管理、完善优化流程,解决“办事重复要材料,出具奇葩证明”“办事排长队、业务不熟练、办事时间长”“办事环节不精简、审批流程不规范”“群众需跑多次”等问题,简化了学生办理复学、免听、缓考、学历学位证明书等办事流程;完善了学生成绩自助打印及网络查询功能;梳理了毕业生学历勘误等工作程序,广受师生的好评。
我校出访审批需经多部门审核、校领导批准、区外事办审批,存在手续繁琐、周期长甚至影响出访的情况。被授予部分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对我校人员出访、国外来访审批流程进行了简化和规范,缩减部分职能部门审核,厅级以下人员实行校内审批,并分流审批权,大大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对提高老师出国(境)参加会议、论坛及开展合作活动积极性,加强我校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有较大促进作用。
我校项目库项目实施责任人管理制,各项目自行存储管理,项目过程管理存在调取资料花费大量时间、推进过程难以管理监督、人员变动影响项目衔接等问题。为实现有效的项目过程管理,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构建项目过程管理系统,实现工作流全程追踪、项目进度实时展现、项目过程状态视图展示等功能,项目协作权责分明、分工清晰、流程有条不紊,降低耗时,节约资源。
五、把握“提升点”,健全一个制度
为规范本科教学管理,教务处运用法典理念,将我校109个体例、结构、逻辑、内容各不相同的教育教学管理文件,按管理对象、教学工作和修业要求进行了逻辑重构、条文删除、补漏精简的修订,系统整合成《广西大学教学规程(教师篇)》《广西大学教学规程(学生篇)》,形成包含全部人才培养过程、教学环节、教学事项、教学要求的总规程,文件完整、系统、便利,对教师教学管理及学生学习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和指导意义,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赏。教务处这一以法典理念整合教学管理文件的举措为国内首创。
职称评审改革以来,流程上增加了校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同行评价专人负责等环节,部分教师认为在职称晋升方面存在难度大、压力大、努力方向不明、积极性被打击的困惑。人力资源处构建职称评审信息及时反馈机制,职称评审结束后,专人及时给未通过评审的老师反馈同行专家评审意见,并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沟通解答并登记反馈。该制度执行以来,老师们得到了职称申报指导,化解了疑虑,了解了不足,明确了方向。
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切实解决学校目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财务处修订完善《广西大学财务管理办法》《广西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制度,推动多渠道争取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资金、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深化校院两级预算改革的进展。
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存在部分施工工地建筑材料占用人行道、建筑垃圾清理不及时等不文明施工行为。为加强我校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的管理,维护整洁、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基建处结合实际,制定并严格实施《广西大学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施工现场管理,管控不文明施工,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肯定。
教代会代表巡视是教代会闭会期间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我校代表巡视制度因设计规格高、人员多、内容不聚焦等问题一直未执行落地。2021年5月,校工会重新修订了《广西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巡视工作规程》,坚持原则性,增强灵活性,对巡视人员、巡视内容、组织形式等进行调整,巡视内容集中在教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上。按照新《规程》,7月,校工会联合校团委就近三年教代会、学代会代表提案反复涉及的学校食堂饭菜及其超市(小卖部)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水平等问题开展了代表巡视活动,回应了师生关切,推动了代表提案进一步落实,促进我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巡视代表和被巡视单位的肯定。
六、紧扣“着力点”,创新一项机制
为强化办文规范,提高服务效能,党办校办编制印发了《公文处理、行政接待服务指南》,为教职员工加强公文办理、行政接待提供专业指导,提升办文接待人员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为把监督融入部门治理、基层治理之中,推动监督下沉、落地,有效推动各类监督融合,构建大监督格局,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学校纪委立足监督专责,创建纵向联动监督机制、横向融合监督机制、相关部门集体会商研判通报机制、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培训机制等四项机制。今年上半年学校纪委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2件,约谈提醒23人次,处置问题线索24件,立案3件,给予党纪处分3人。
为加大对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帮扶力度,及时掌握学院党建工作情况,扎实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提升,校党委组织部建立校党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二级学院党委工作机制,对部门班子成员到联系学院调研联系的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
为加强学校重大教学科研成果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宣传部创新教师重大教学科研成果宣传服务机制,建立教学科研成果信息库,确保信息库内教师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所获成果、荣誉、奖励等信息每月定期更新。依托信息库,今年校内媒体已推出相关报道27篇,校外媒体已推出25篇,其中国家级媒体18篇。
为解决无关行人、车辆随意出入校园,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保卫处建立校门门禁集成系统,实现校内人员和车辆审批授权、校外人员和车辆预约入校审核管理。通过构建校门出入管理系统和工作机制,坚持弹性化、人性化的动态管理方式,实现机动车、电动车、行人多形式智能化系统管理,满足、兼顾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便利。
截至今年9月初,我校开展机关服务提升“六个一”项目40个,已完成23个,按期完成率85%。各职能部门从本职工作出发,聚焦广大师生关切,往实里做、往师生心坎上做,用真心排忧解难,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