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时代青年论坛“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举行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9-16 11:32:09   292 阅读

2021年9月12日,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的“新时代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论坛以“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围绕“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展开学术分享与思想交流,相关领域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通过线下与线上不同方式参与了会议讨论。论坛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浦劬致开幕辞。王浦劬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实际路径。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就。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实践,并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学理性概括提炼,深化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重要使命。



王浦劬致辞

韩毓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尹俊先后主持学术演讲,与会学者围绕“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视角及具体领域相关议题作主旨发言。


5b65709ffa604af8abb548c868381e9e.jpg


韩毓海主持论坛


1e3760b76f0844f8b5df287c0bc9e0bd.jpg


尹俊主持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助理教授彭莹莹分析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基层治理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社会治理”的学术方位,阐发了新时代“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展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社会治理发展逻辑,认为未来社会治理需要重点关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民主协商制度。



彭莹莹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长聘副教授张长东聚焦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路径,以量化分析研究成果,展示了社会组织自主性对其政策倡议的渠道选择。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大量增加,其参与政策制定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因此,社会组织自主性对其政策倡议渠道选择形成显著相关性。围绕这一命题,张长东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社会组织自主性的提高有利于社团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性政策倡议,中国的社会组织大都有序参与政治,并且以协商民主达成相互赋权。



张长东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罗祎楠围绕“在‘社会生活’中展开的治理”进行演讲。他聚焦社会生活共同体中的“人”,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渊源和视角进行了梳理和回溯,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在社会治理规则形成的研究中,人们通常关注的是行动者的策略互动,实际上,认知社会治理规则,还应该关注非目的、非手段的个体基于对自我和彼此之间角色想象的意向性、他人叙事和自我理解变动性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因此,国家治理内生性演化,是社会治理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罗祎楠作主旨演讲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郑寰以“党委领导”解析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他认为,研究社会治理课题,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分析视角之外,应当引入政党分析视角。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中国以宗族和家族为主的社会治理结构面临挑战,政党组织体系是实现社会再整合的解决方案,“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点,而防范传统断裂、技术滥用、指标问责畸形化、基层民主形式化、基层治理民粹化则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焦点。



郑寰作主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果佳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路径。她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社会组织、村民互动的发展过程:社会组织进入社会治理初期,通常依赖党的干部展开活动;随着社会组织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发挥,社会组织和村民会在共同绩效目标下达成信任和共识;随着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权力结构会逐步重构,从而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供结构。



果佳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张权展示了运用仿真模拟和案例分析研究互联网治理尺度和效能的成果。他使用基于主体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ABM)的方法,构建仿真模型重复运行进行实验,构建了治理标准。在此基础上,他运用大数据和案例分析方法,以可视化方式描述了网络舆情的自行演化、外部干预演化,将标准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治理效果并且提出了优化舆情管制的对策建议。



张权作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萌分析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发展。她指出,网格化缘起于2004年北京东城区为迎接奥运会采用的“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经历了从“街面网格”向“社区网格”的演变,推动基层治理不断下沉党政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逐步发展成为掌握民情、协调矛盾、维护稳定、提供公共服务和培育自治的功能。今天,网格化已经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正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朱萌作主旨演讲

围绕主旨发言,与会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就中国共产党强大组织动员力之源、数据治理畸形化、社会治理领域的边界、基层治理绩效评估、疫情防控表格化、全周期管理、基层政府权责配置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深化了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会议合影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