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科建设榜样】临床医学院张露:关于抗疫科研的体会与思考

来源:湖北文理学院  2021-09-02 10:12:55   426 阅读

近日,学校召开2021年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学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工作成绩和经验做法,通报了一批为学校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他们是我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榜样。为鼓励和引领更多教师主动融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校园网现推出“学科建设榜样”专栏,刊发部分教师的经验、体会和思考,供大家学习借鉴。

张露,1978年出生,学校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重症超声ECMO。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张露得知武汉急需重症学科的医护人员,他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奋战39天。



张露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的前沿研究热点,2020年与武汉协和医院尚游教授团队合作发表高引用率、高质量论文,对我校临床医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疫科研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进行抗疫科学研究是尊重科学最直接的体现,也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作为医疗工作者,除了在抗疫一线舍身忘死地用专业知识救治被病毒折磨的危难群众;更需要秉持科学精神,将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病患的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抗疫相关的科学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逐步扩大,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迅速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灾难。作为早期直面新冠病毒的医疗工作者,如何能够把救治经验更客观、更科学、更严谨的总结发表出来,让更多的管理者看到,让更多的医生看到,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不仅是医疗工作者共同的愿望,也是一线医疗人员价值的升华。

抗疫科研高瞻远瞩,紧贴临床。张露认为,抗疫科研作为抗疫的一部分,其价值体现在研究方向的把握上。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人类第一次面对的特殊病原体,其感染人类所表现的一切,均无既往经验参考,绝大多数的病理生理变化需要大量临床数据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客观的总结新冠病毒感染人类的普适性规律。特别是对于死亡率明显增高的重症新冠患者,是全世界关注的重中之重。

针对这种迫切的需求,张露所在团队第一时间对71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的52例重症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20年2月21日Lancet Respir Med杂志上,填补了早期重症新冠肺炎临床愈后研究的空白,成为早期世界了解重症新冠肺炎的核心论文之一。文章影响深远、广为引用,随着新冠肺炎全球形势的恶化,为后续新冠肺炎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主要源于科研工作者密切关注科学研究前沿,早期对科研形势判断的高瞻远瞩,学术界最迫切需要什么,最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都将体现出科研成果的价值。

后续,针对广受关注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气管切开和ECMO实施的临床问题,张露所在团队继续开展了相关研究,科研成果已发表在2020年12月17日和2021年1月12日Front Med (Lausanne)杂志上。关于新冠患者相关的真菌感染的研究成果,目前也在投稿中。这些紧贴临床的科学问题,是临床医生科研的不断源泉。

科研需要团队的力量。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离不开高质量的科研团队。从确定研究方向、制定方案、采集数据、统计分析,到成文发表,每一步都需要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慎独协作的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入、创建高质量的科研团队,是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必然选择。

张露介绍,以上关于新冠肺炎的科研成果均由武汉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尚游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完成,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学习、工作、科研,一直在路上,团队是目标一致的同行伙伴,更是相互帮助、激励你前行的力量源泉。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